语文有志不在年高的下一句,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曾经沧海仍不懈,愿以余生度世人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道:“漫漫人生路,关健的就几步,特别是年轻的时候,选择对了人生的道路就比较顺畅,选择错了就会举步维艰,寸步难行。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关健的那几步选择对了,努力就会事半功倍,在关健那几步选择错了,就会事倍功半”。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不同的选择,也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正确的选择当然来自宏伟的目标,但更多的来源于知识的积累和对未来坚定的信念。
一张旧报纸引出的故事
在成都益州大道英翔财富领域世界易道文化研究联合会的办公室,我意外地看到一张上世纪80年代初的《四川日报》,在头版有一条新闻吸引了我的眼球:
农村少年千里寻师 养兔能手热心传技
西充同德公社冯白龙在大邑鹤鸣公社岑吉英的热心教育下,刻苦学习,七天基本掌握养兔技术
西充县同德公社十五岁的少年冯白龙,在报纸上看到大邑县的专业户发展很快,决心到大邑寻师学艺,寻找致富之路。队里的乡亲知道后都支持他,为他筹集了路费。
去年底,冯白龙千里迢迢来到大邑县时,带的钱粮已花光,包袱里只剩几斤红苕粉。养兔能手、鹤鸣公社女社员岑吉英和她的丈夫,见到这个少年一片诚心来学技术,很受感动,忙把冯白龙接到家里住下,像对待自己的小弟弟一样热情地教他养兔。冯白龙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学得刻苦,岑吉英夫妇又教得认真,一个星期他基本掌握了养兔技术。
恰好在这时,岑吉英要去出席省农村科技致富经验交流会,就买上车票带着冯白龙到了成都,又把他托给南充地区出席会议的代表,送他回家。分别时,岑吉英把养 免要注意的事情,又给小冯详细讲了一遍。前不久,冯白龙给岑吉英和大邑县科协来信说,他回家后,已经饲养了三十多只兔子,七只母兔正在产仔。这个消息使岑吉英和她的丈夫都很高兴。本报记者 文贤书
这不正是研究会会长冯柏龙教授年轻时的事迹吗?
看着这张报纸,趁冯会长忙完工作休息的时候,我了解到了这张报纸背后的故事。
选择远比努力重要
冯会长家在西充县最边沿的山区,与绵、遂、南交界。由于种种原因,从父辈开始冯家就家贫如洗。父辈四兄弟,只有冯会长的父亲和三叔才结婚成家。到了冯会长这代人,兄弟五人,家里的日子在上世纪6、70年代过得很是艰难。
很不幸的是,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冯白龙在刚升入初中时感染上了流行性脑膜炎。那个时候这个病还很可怕,家里为给这个老大治病,东挪西借,更是雪上加霜。
随着兄弟们渐次长大,生活更加艰难。冯白龙初中毕业不能再继续升学,一家人的生计仅凭父母辛苦劳作,实在难以为继。
回家做了不多久的农活,作为当时家里最有学问的老大就对严峻的现实作了认真思考:如果像父辈那样一辈子只知道“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家人肯定不能过上好日子。要想有出路,必须另想他法。
当时农村子弟的出路无非不过有四条:第一条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考取功名就可以过另外一种生活,但现在这条路对这个农家孩子似乎已经堵死;第二条路就是去当兵吃军粮,不过这条路很快也让年轻的冯会长失望:因为痔疮,体检被刷了下来;第三条路是去拜师学个手艺,“天干饿不死手艺人”嘛,但家里哪能拿得出拜师要交的“师傅钱”?剩下最后一条路,就是和父辈一样种地,但这条路走下去是没有多少希望的。人多地少,大部分是山地不长庄稼只长草,靠挖泥巴是难得撑饱自己肚子的,何况自己身后还有一帮年幼的兄弟呢?
一直坚持读书、勤于思考的冯白龙,下定决心要走一条与别人不一样的路。
恰好,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离成都不远的大邑县养兔业很发达,自己这个地区不是山多地少、鸟飞草长吗?那就去学养兔啊。
从此,这个山里娃开始了他开挂的人生。
励志青年引领同乡走出不一样的人生路
“我这辈子遇到了很多帮助我的好人。”冯会长沉浸在往事之中:“去大邑学养兔,芩吉英老师免费教我技术,还让我在她家吃住;从大邑回家,是县上的一位领导亲自把我送回家里;乡里书记帮我 贷无息贷款建设兔圈购买兔种,我这才顺利发展起来。”
事隔多年,冯会长对当年帮助过他的那些人、那些事还记忆犹新。
一个年轻人从学校回乡,当不了兵学不成手艺,又不种地,却去养什么兔子,在乡人眼中就是不务正业。但他们哪里知道,养兔更比种地辛苦:兔子吃的草虽然满山遍野都是,但要去割了背回家;兔圈要清洁;母兔下崽要分开喂养;兔子生病了要打针吃药;兔子存活了产仔产毛才会有经济效益;假如兔子死了,那就是一大损失。走这条路远比种地艰难。
但再艰难的路,只要自己选择了也要走下去。
年轻的冯白龙终于通过养兔,让一家人有了喘息的机会。
与自己有着同样经历的农村子弟,在走投无路时想到了去找这位当时闻名十里八乡的“养兔专业户”。
年轻的冯白龙对前来求助的人无不施以援手,免费传授他们养兔技术,赊给他们兔种,带领他们共同致富。
了解到许多中学一到毕业季,就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担心高考落榜而频繁出现事故,冯白龙干脆去各地中学对莘莘学子们演讲,鼓励他们说:“高考不是独木桥,落榜也有路可走。”
鉴于当时这位“养兔专业户”所作的模范示范作用,让更多的年轻人重新鼓起生活的风帆,在不同的岗位做出了不同的贡献,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路,县委县政府等有关单位评选他为县十大杰出青年。
春风得意马失蹄
不满足于现状、希望帮助更多人的冯白龙一直对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坚持不懈读书。从小学时开始写日记的习惯一直保持到今天。
在家乡养兔帮助了更多人以后,这位胸怀大志的年轻人决定把养兔场搬到南充市,这里的辐射范围更广,会让更多人受益。
在南充市近郊火花乡、南充市西山分别建立养兔场之后,冯白龙开始在《南充日报》、《四川农村报》、《军地两用人才报》、广播电台等报纸传媒上连载自己的养兔经验,还开办养兔培训班,让更多人学习到养兔知识。对路途遥远的学员,冯白龙还通过函授的方式,给他们寄去养兔资料。
正当冯白龙准备大展宏图时,兔毛、肉兔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国际市场对兔毛的需求忽然骤减,人们对兔肉的消费也因为对渐渐增多的其他肉类而减少。当然,更多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变革让养兔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让兔毛、兔肉等产品滞销。
蓬勃发展的养兔业受到市场的影响,让包括冯白龙在内的养兔户受到致命打击。
在突然而至的灾难面前,难道只有坐以待毙吗?
不!
自甘失败从来不是冯白龙的性格,他要在绝境中求得另外一条生路。
为更多人奉献自己的智慧
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路易斯•巴斯德说:“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后人改编得更加直白:机会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一个人在生活中要想处于不败之地,最重要的是多读书、多对不可知的未来随时作好准备。
在经历因为市场变化带来惨痛失败后的短暂沉思,冯白龙从分析市场变化入手,他要为自己、更是为他人找到避免失败的途径。
有着丰富文学积淀的冯白龙,熟读《周易》《大学》等传统文学书籍,这些年一直和爱好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以及民间艺人有着广泛接触,开始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的冯白龙将名字中的“白”改为“柏”。
拜名师、记案例、读名著,冯柏龙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研深透,终于有了深厚积累,特别是在姓名学方面有了独特创新。被河洛易经学院评为教授。
以学为基,愿以余生度世人
冯会长在成立世界易道文化研究联合会之时,同时创建了四川柏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研究推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时,冯会长把自己这些年的心得无私奉献出来,让新成立的学术研究中心整理编撰,以供所有爱好者共同研习。
冯会长不但对学术有着刻苦钻研精神,对帮助过他的人还有深厚的感恩之心。
在家乡举办书画慈善拍卖会,资助家贫大学生近十万余元;在庚子鼠年上半年的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上,冯会长拿出十万元作为慈善基金,号召公司高管及员工踊跃捐款,并且承诺在将来的业务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充入慈善基金之中,用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一个人对名誉、钱财等身外之物要看淡,对个人素质、修养要提高,重要的是要坚持不断学习。”冯会长说:“《礼记•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我在浏览文化公司数百平方米的墙上,看到冯会长取得那么多殊荣,而他办公室里还摆放着众多经典书籍、与人交谈博学睿智、谆谆善友诱的时候,心里默默地想:一个贫穷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位坚定的传统文化推广者、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从小立志并且坚定不移地沿着奉献别人的目标走下去,才是最终成就自己的主要原因。
▁▂▃▄▅▆▇█
作者简介:
冯俊龙,70年代生人。笔名看尽人间荒唐、大眼看世界、坚挺的鼻子。一个既喜欢历史又注重现实的专职写作者,著有小说、散文、诗歌三百余万字。现担任五块石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