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作龙孔场传说_2000字
龙孔场,位于犍为县城东南十五里,龙孔镇政府驻地。
一个普通的场镇,其命名,何以与中华民族的神圣图腾“龙”联系在一起?
据说,这里早年并不叫龙孔。这里曾经是荒凉之地。那时,人们赶集的地方,是在距离龙孔一里之外至今仍叫余家场的地方。
龙孔得名,不得不说到龙孔龙洞。据《犍为县志》载:“昔日,居民夜间于此闻鼓乐声。即视之,无有,夜往窃听,响自山中,乃凿洞以通行,后不复闻。”《嘉定府志》也有相似记载。龙洞何时所凿,无从考证。我想,所谓“昔日”,无非是说这是很久以前的事,龙孔龙洞历史悠久。
龙洞位于龙孔场西,紧邻青龙河畔原龙孔凉桥。这里是早年龙孔至犍为的必经之地,故有“出洞三十里,进洞就拢场”之说。凿龙洞的传说,民间各异。有阴阳之说,与风水有关;有两情相悦之说,与爱情有关……
从高处俯视龙孔场,它正偎依于一座山的怀抱。这座山叫青龙山。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有风水先生断定,此山有处阴地,谁葬得此坟地,后人将有九五之尊。若干年后,有杜姓人家占得此宝地。葬地多年后,杜家生得一子,长得眉清目秀,相貌堂堂,两耳垂肩。于是,有算命先生说,男孩命中富贵,但防大难。尔后某天某夜,孩子父亲做得一梦,梦中一白发老者对其说:“你儿子有血光之灾,当下月初一鸡叫二遍,见着板凳扒墙,你就向着北方射一箭,儿子方可免灾。”时到月末三十日晚,其父堂屋坐定,专等鸡叫时板凳扒墙。坐到下夜时分,困意袭来。此时,他见自家妹妹还在赶着绣嫁妆,于是对妹妹说:“我去小睡片刻,若到公鸡打鸣就叫我。”妹妹抽丝织锦,无意间两根丝线缠绕在了一起,怎么也理不开,情急中用力拉线,线断手往后一甩,就将身边一只小凳撩了出去,正好挂在了墙上的竹钉上。突然的一声碰墙声,惊醒了自家雄鸡。雄鸡以为该是报晓的时间了,也就大声鸣叫起来。闻听雄鸡已叫,妹妹赶紧叫醒哥哥。哥哥急忙起床,取箭在手,等到鸡叫二遍,且看到小凳已扒墙上,便向着北方猛射一箭。谁知,当日当朝皇帝早朝,一上得殿来,忽然见自己的龙椅靠背上插着一支箭,且入木三分。皇帝径自吓出一身冷汗,满朝文武皆惊。
此事非同小可,有人竟敢图谋皇上,那还了得。于是,皇上下旨彻。身为朝中宠臣的瞻天师夜观天象,说是此箭来自南方。便一路追查下来,最终查到此箭原是来自嘉定府犍为县青龙山。几经细察,有堪舆先生告知,青龙山龙颈处有一真龙地,早被杜姓人氏所占,谋射皇上,必源于此,要斩草除根,断其祸根,就得先破其风水。朝庭得知,皇上即刻下旨,在青龙山坳处凿一山洞,以断其龙脉。地方官员立刻遵旨行动,遂招集工匠众人,开山凿洞。在凿洞过程中,却出现了奇异怪事,当天凿进的洞处,第二天又神奇地长拢了。几天下来,天天如此,大家一筹莫展。
某天傍晚,一石匠师傅收工回来后,发现自己的工具忘在了工地,就叫徒弟前去取回。徒弟趁着月光刚来到龙洞洞口,忽闻里面有声响,仔细一听,有人在说:“不怕他千把锤子万把撬,就怕钢钉铁钉钉断腰。”徒弟感到赶忙拾起工具回到住处,将刚才听到的话告诉了师傅。第二天,师傅便将此话和自己的想法一并告知主事的地方官员。主事者按照师傅的主意,即刻打造钢钉铁钉,每凿进一点,就在岩石上钉上钢钉或铁钉。说也怪,这样一来,不多时日,龙洞就打穿了。就在龙洞凿穿那一刻,忽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杜家少年也无缘无故死去。
关于龙洞,还有一个有关风月的爱情故事。
不知是好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开阔的地方,景色秀丽,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涓涓从村中流过。小溪两岸竹影幂天,杨柳依依,人们就生活在这绿水田园,溪水河畔。小溪的东头,住着小石匠梁栓,西头住着姑娘春兰,不知何时,他们暗中相爱了。每当月亮升起,他们就来到溪边,梁栓吹笛,春兰唱歌。人们知道后,都说他们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
可天有不测风云,某年某月某日的午时三刻,突然晴天一声炸雷响过,暴风骤雨,连降三天。沿着小溪村庄被洪水淹没,村头那棵千年榕树也被连根拔起。雷雨过后,人们惊呆了,村子原本空旷的田野上,不知从何处飞来一座山,活生生将村子一分两半。这家的亲戚被隔开在了山的那面,那家的朋友被分开在了山的这边;而梁栓与春兰,也被大山分开,各自孤独地在山一方。
梁栓便和乡亲们商量,亲人要团聚,就得靠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山的一处凿一洞,让两边相通。梁栓和乡亲们,带着工具,找到山的一处最佳位置,便叮叮当当凿打起来,连续凿了三七二十一天,终于凿到山的一半。第二天一早,大伙照常来到山洞工地,一看,呆呆了,原来凿到一半的山洞闭拢了。梁栓和乡亲们重新再凿。又过了三七二十一天,山洞又刚凿打到一半时,第二天洞又闭拢了。梁栓和乡亲们并不泄气,又重新开凿,又是一个三七二十一天。梁栓想,为什么总是到了三七二十一天的时候山洞会闭拢?
夜深了,梁栓还坐在洞口。时过三更,洞里忽地传来一阵可怕的声音:“哈哈!好个梁栓,竟想从我身上打洞过去。”片刻,又听见似乎是自言自语:“哼!不怕金钉银钉,就怕钢钉铁钉。”梁栓听罢,正想往洞里看个究竟,忽听一声巨响,山洞转眼间又闭拢了。梁栓回想起刚才听到的话,顿有所悟。第二天,他把昨晚所见所闻和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于是,梁栓和乡亲们一起,从百里外的铁山取回铁,又从千里之外取来铜,赶在三七二十一之前,打成铜钉铁钉,将打制成的铜钉和铁钉,分别钉进凿进的岩石中的洞壁上。终于,山洞很快打穿了。山洞凿穿,山两边的乡亲们又团聚了。梁栓和春兰激动得紧紧拥抱在一起,山洞前充满了欢笑。
原来,此山名叫青龙山,是因东海龙王七太子青龙犯了天条,怕天上玉皇大帝问罪,才逃到此处化身而成的。于是,山麓的那条小溪,就被当地百姓称做青龙河,被乡亲们凿穿的那个山洞就称作龙洞。后来,在龙洞外的那片开阔地,逐渐形成为一个集市,这就是龙孔场。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梁栓,在龙洞外的青龙河上修了一座桥,就叫凉桥。
传说归传说。关于凉桥,《犍为县志》真有记载:龙孔凉桥由邑人罗天祥募修,建于咸丰、宣统年间。《龙孔镇志》也记载:凉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罗天祥、高万和为首,罗清云设计,以善事募捐修建。桥长20。33米,宽5米,高4。33米,石礅、木梁,上铺木板,木板上铺石33块,意在光绪三十三年建。桥上木制盖瓦,中间上冲,桥两侧装有栏杆,桥栏置有宽40公分长凳。桥上一侧修有观音阁,桥头修有土地堂。在桥两侧和桥头,挂有18块匾额,其中有几幅较着名。一是“飞阁流丹”匾额,由龙孔人清光绪十八年文进士、光绪朝内阁中枢罗迪楚题写;二是“步出龙门”匾额,由清光绪龙孔三秀才之一罗连方手书;三是一幅对联,由郭沫若老师清光绪贡生陈容庵题书。只可惜,这些匾额对联,包括凉桥本身,早已无存。唯有龙孔的传说,仍在传说。
流传至今的,还有一首民谣:“犍为过来龙孔场,修起凉桥把名扬。中间修起人行道,底下修起斩龙王。一边修起观音殿,两头修起土地堂。”
四年级:范春阳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