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关于挂钩帮扶的调查报告

公文关于挂钩帮扶的调查报告,第1张

本页面是模型参考网最新发布的《关联援助调查报告》的详细模型参考文章。我觉得应该分享给大家,重新编辑一下,发到模联参考网。


4月13日,我们随XX市主任到XX乡、XX村调研帮扶前期工作,随后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上官村召开村干部座谈会,听取各组组长对本组情况的汇报和对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建议。深入4个村民小组12户农户,对家庭状况、收支构成、增收思路进行抽样调查;参观了* *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综合思考,现将该村的具体情况和帮扶思路汇报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村位于* * * *所在的* *县城约1-4公里处。高速公路* *线、* *线、* *出口引线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有贾凡、孟佳、板城、焦家、小兴隆、大兴隆、刘东、柳溪8个村民小组,764户3091人,主要来自鄂豫鲁,少数* * * *,是全镇第二大村,典型的农业产业结构。

全村地势平坦,灌溉良好,耕地4270亩,其中粮食2500多亩,蔬菜1000多亩(含塑料大棚150亩左右),果树700多亩,人均耕地近1.4亩。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和玉米(轮作),平均亩产约800公斤,夏秋总产量约200万公斤。主要经济作物有蒜苔、大蒜和黄瓜。果树以柿子、桃、梨、苹果为主;畜牧业以羊和猪为主,羊2100只,猪1240头,其中牛15头,秦川牛14头。引进渭北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有限公司,占地89亩,40个大棚。240多名农民工。

这所小学建于1942年,有24名教职员工和380名学生。学校占地15.2亩,危房14间,教学条件比较差。村里有56名党员。村级班子健全,机构运转正常。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700元(实际抽样调查更低),困难户24户,收入不多但吃饭没问题。

二、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在调查中,干部群众主要有“三个希望”求助:一个希望送来丰富的技术;二是希望搞好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希望把村小学建好。其他人提出了许多具体问题。根据我们的调查,还有其他因素制约着该村的经济发展。总的来说,可以总结如下:

1.村庄大,居住分散,基础差距大,管理难度大。全村八个村民小组是八个自然村,村不全,特色产业不同,经济基础差距较大。特别是刘东和柳溪两个群体,水资源贫乏,经济落后,群众发展积极性不高。村和组也没有形成经济发展规划。

2.基础设施不足影响农产品销售和经济发展。村与村之间的道路都是土路,特别是几条重要的生产道路在雨天无法通行,影响了农产品的向外运输;现有的抽水井水量小,干旱时很难灌溉土地,特别是还有300多亩灌溉条件。

3.农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缺乏,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目前农业领域全村没有专业协会,使得农民在技术、销售、互助等方面缺乏支持,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4.农民害怕承担风险,不敢进行高效的农业投资,投资能力不足。比如,市集团有一半人有上菜经验,水利条件好,适合发展大棚。但是农民怕赔钱,又因为没人组织,不敢投资。该村靠近富平乳品厂,发展奶牛、奶羊条件得天独厚。但除了少部分养羊户,大部分都不敢养奶牛,怕赔钱。

5。一些农村基本* * * *没有落实,最全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主要是超标和不公平合同,很多农民心理不平衡。此外,部分群体家庭权力较大,存在承包土地、承包机井、提高水价等问题。农民意见强烈。

6.一些困难户经济条件较差。去年,由于下雨,他们的房子倒塌或变得危险。与周边反差非常明显,需要注意。此外,不少农民反映,国家实行了减税和种粮补贴,但化肥、农药、电力等价格却在不断上涨,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

三.村庄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1.经济基础好。该村属于井灌区,地势较好,位于城乡结合部。农业基础条件比较好。据调查,村里没有特困户,吃饭不是问题。球队也相对不错,运转正常。

2.有相对明确的主导产业,群众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蔬菜是该村的传统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其中蒜苔、大蒜比较有名,市场一直畅销。

3.该村位于城乡结合部,靠近** *、* * * *等县城和城市。进城打工机会方便,既能增加农民短期收入,又有创业条件。

4.* *高速公路* *出口引线贯穿全村,具有招商引资的便利性和潜力。

5.** *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落户本村,三年来经营效益良好,具有一定的示范辐射带动效应。目前,园区正在筹划建立“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如果推广,将为* * *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援助的目标和措施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是一个* * * *的过程。根据上官村的实际,如何开展帮扶工作?我们认为要立足当前,抓住重点,确定目标,中长期结合,分步实施。该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发挥潜在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力争用3至5年时间把* *村建成小康先进村”。今明两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为未来打基础。

1、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帮助村、组制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要让这个规划家喻户晓,激发群众积极谋求发展的热情。

2.鼓励劳务输出,包括短期就业,增加农民近期收入。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年内组织一批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帮助开阔视野、转变思想、学习技术、发展技能。同时大力提倡农闲时在* *县和* *县打零工。

3、联系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工作水平。初步计划根据农时季节邀请相关农业专家进行3-4次科技知识讲座。范参考网与县乡农技部门合作。

[1][div]


阿哇教育-瑞文网-经典美文-优美散文-励志正能量实用好文 » 公文关于挂钩帮扶的调查报告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