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 调研报告:农业结构调整相关问题的调研报告

公文 调研报告:农业结构调整相关问题的调研报告,第1张

范文参考网最近发表了一篇范文,题为《农业结构调整相关问题调查报告》,感觉很有用。如果看完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农业结构调整相关问题调查报告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农业结构调整放在突出位置,使农产品和农业的供给更加有利于资源优势的发挥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加有利于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最近,我们选择玉树、蛟河、伊通、辉南、郭谦、洮南等县(市)就农业结构调整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并召开了* * * * *、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农委、省畜牧局、省农科院等省直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全面了解全省农业产业结构情况。该报告如下:

一、农业结构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我省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连年丰收,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经济发展。

(一)从种植结构看,粮饲比不协调。

多年来,在肩负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背景下,全省形成了以玉米、水稻为主要产业的农业产业格局。20xx年,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9.06%,而园艺特产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不到xx%,饲草料作物的比例更小。在农作物内部,在政策和价格的引导下,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强,一系列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的行为都是因为流行观念的报道而产生的。大豆等低产、相对低效益作物面积逐渐萎缩,一些地方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林地湿地被挤占。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省已有80多万公顷林地被改变用途。20xx年,我省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73.9%,比1985年提高了22.7个百分点。20xx年玉米播种面积5900万亩,比20xx年增加355.1万亩。

(2)从农业结构看,农林牧渔发展不平衡。

自1985年以来,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多次调整。从表2可以看出,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在每次调整中都有所下降,林、牧、渔业的增长率有较大提高。从1985年到1997年,种植比重下降了18.6个百分点;从1998年到-20xx年,种植比重下降了xx个百分点;从20xx年开始有所回升。说明我省农业产业结构有较大调整空。

1.畜牧业相对滞后,养殖业发展协调性不足。从各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发展来看,畜牧业的发展速度普遍快于种植业,畜牧业在农业生产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一般超过农业总产值的50%,有的国家甚至达到90%。虽然我省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产值比重逐年提高(从1985年的21.1%提高到20xx年的43.3%),但其发展趋势与我们农业大省的资源优势并不匹配。20xx年工作总结,我省猪牛羊禽肉总产量256.7万吨,比辽宁省少5.9万吨,其中猪肉、羊肉、禽肉分别比辽宁省少99.9万吨、4.4万吨、64.7万吨。猪肉虽然占全省肉类总产量的比重最大,但还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低xx.4个百分点;牛肉产量少,羊肉产量不仅低于辽宁省,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此外,我省牛奶产量仅为49.3万吨,而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分别为7xx1.288万吨、1.2万吨、556.6万吨。我省羊绒产量仅为xx8.3吨,内蒙古和辽宁分别为8283吨和xx62.6吨。

2.林业特色资源发展势头良好,产业规模和总量较小。我省是全国六大林区之一,森林资源丰富,但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8%。全省有6000多万亩适宜种植和培育特色资源的森林,目前开发利用的只有2000万亩左右,不到1/5。长白山有3890多种植物和420多种动物,微生物资源丰富,但目前开发利用的不到20%。

3.渔业还是一个比较弱的行业,发展潜力很大。我省淡水资源丰富,可养500多万亩鱼水。河湖连通工程实施后,可新增近200万亩,可用于渔业的水田近400万亩。近年来,渔业虽然发展较快,产值有所增加,但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5%,仍是发展潜力较大的相对弱势产业。目前大部分水面都是粗放养殖,平均产量40公斤,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5。

(三)从农村产业结构来看,二,三产业的主导作用不强

1.农产品加工业* * * *经营压力大,带动农业的能力有待提高。虽然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具备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和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最全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在进一步加快发展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一是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从产业结构看,农副食品加工业比重较大,食品制造业、酒类、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和烟草制品业比重较小,分别占76%、9.5%、xx.5%和3%(全国分别为58.3%、17.78%、xx.0%和8.92%)。从产品结构看,主要产品以淀粉、鲜玉米、大米、杂粮、鲜鸡蛋、冷鲜肉、食用菌、人参等为主。产品初级加工率高达76%,只有24%的产品附加值转化较高,比全国低18个百分点。出口能力较弱,出口额占2%,比全国低2.3个百分点。氨基酸、淀粉、酒精等行业产能处于全国过剩,近一半产能投入空。二是园区特色不明显,产业链衔接不足。集中区域内的企业只是数量上的简单趋同,空之间的地域聚集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集群。企业间合作能力不强,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地区间产业雷同现象普遍。三是创新能力不强,知名品牌不多。企业科研开发投入有限,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终端产品少,新产品开发缓慢。此外,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面临原料质量一致性差、专用原料供应难等问题。我省农产品加工产品知名品牌少,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品牌更少。

2.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发展缓慢,服务农业和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不足。我省是农业大省,但农业服务业比重很低。20xx年农业服务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9%,美国达到xx%。美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为农业服务的服务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7% ~ 20%。一个农民平均有八个人围着为他服务。相对而言,我省专业化、社会化农业服务机构的缺乏,制约了农业生产经营由碎片化、粗放式、经验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不利于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

(四)农业结构性矛盾加剧,资源环境恶化,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近年来农业结构的调整,对促进我省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农业结构性矛盾的积累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1.过度消耗耕地和水资源。玉米连作导致土壤耕层变浅,有机质减少,养分失衡。目前,我省黑土腐殖质层厚度已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60-70厘米下降到目前的20-3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从最初的4%-6%下降到目前的2%-3%。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模式含量图不仅导致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持续污染,也使得增产的边际效应开始下降。1978年,我们生产一吨粮食平均使用72.9公斤化肥。现在我们平均用xx5公斤化肥生产一吨粮食,是1978年的1.7倍。为了解决粮食生产的灌溉问题,我省西部一些县(市)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开采深度已经超过80米甚至达到200米,80米以下的地下水无法得到补充。* * *过度开采必然导致水资源的生态灾难。

2.农民增收难度加大。我省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家庭经营收入。20xx年,我省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比69.0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4%)28.67个百分点。农民的经营收入主要来自种植,种植的收入主要来自粮食。从2002年到20xx年的农民收入结构来看,粮食等种植业直接收入平均占总收入的56.7%以上,对农民增收的平均贡献率高达47.7%。正是这种单一的收入来源,使得我们在人均耕地是全国两倍的情况下,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处于全国平均水平。20xx年玉米临储价格每斤降低0.xx元。按560亿斤玉米产量计算,全省农民减收67.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减少540.3元。从发展趋势来看,20xx年玉米临储价格继续降低的可能性很大,农民通过种植增加收入的空非常有限,尤其是玉米。

二,农业结构调整的难点

(一)市场供求的瓶颈

1.市场利益限制。农业结构调整主要取决于农民的意愿,而农民的意愿主要来自于农业产出的效益。目前国家主要通过降低玉米临储价格来缓解临储压力,引导农民减少粮食玉米面积。但据调查,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的主观意愿并不强,更多的是对20xx年玉米临储价格持观望态度。希望国家能在种植前说清楚,让农民根据预测的收入来决定种什么作物。目前大部分农民心里都有一本账。在当前临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种植玉米仍然比种植其他作物具有更好的比较效益。在我省中部玉米主产区,1元/斤的玉米临储价格,对于土地流转户来说,正常年份仍可获得每公顷4000元左右的净利润,即使减产20%,仍可达到盈亏平衡点。据调查,随着玉米临时收储价格的降低,土地流转的租金价格也相应降低。对于转出土地的农民来说,减少的是租金收入。对于规模较大的运营商来说,相应的收益空下降有限,仍在可承受范围内。农民种植玉米具有技术成熟、农机具齐全、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等特点,形成了专业化生产模式。部分农户、规模经营户、农业合作社基本购置了玉米机械化成套农机具。对于他们来说,农业机械和工具的机械化成本已经完成了玉米种植。此时调整结构,种植其他作物,势必增加其他农业机械,导致投入成本增加,范文参考网TOP100范文的比较效益下降。在与农民的座谈中,农民表示,与种玉米相比,每亩收益400元左右,但目前每亩大豆补贴54元左右,不能减少玉米去种大豆;相比玉米种植,水稻种植每亩能多赚几百元,但旱改水前期投入成本更高,每公顷约3万元。购置水稻农机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得不偿失。不如种玉米,种完了还可以在业余时间干点别的。最终收入并不比大米少。

2.市场扩张的限制。调查中,基层干部和农民反映最多的是缺乏传递市场信息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农民大多不了解农产品市场,缺乏流通渠道,村干部担心容易一哄而起,一哄而散。农民担心调整结构,担心产品卖不出去。大部分农民认为种玉米的国家是有保障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范文的园艺特色产业也是如此。一户搞园艺专业的,对市场风险的抵抗力很小,完全靠市场。市场繁荣,行业成功,市场衰退,行业失败。

(二)资金瓶颈

农业结构调整必然伴随着巨大的资金需求,而农民本身缺乏资本积累。大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大多是租赁土地或农地,不具备抵押和* * * *的功能。所以农民和合作社贷款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据调查,一些农户想发展特色园艺产业和畜禽养殖,但需要大量资金。一个生产蔬菜的日光温室平均成本在xx到30万元之间,一头小牛的价格在8000元左右。由于银行贷款门槛高,手续复杂,农民要么失望,要么去民间借贷。特别是发展食用菌产业,一般需要在第一年的xx开始贷款,准备原料,第二年的1月份开始接种生产。而银行和信托部门一般在1月份开始放款,所需资金难以解决,农民顾虑较多。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规模小,资产少,信用等级低,抵押物不足,* * *难* * *贵的问题突出。简历目前企业贷款利率普遍比国家基准利率6%上浮30-40%,* * *成本居高不下。

(三)科技瓶颈

近年来,中央一直强调科技创新要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推动作用。农业结构调整必须从产业链和加工层次、深度上做文章,突破科技创新和应用的瓶颈。虽然我省农业科技贡献率已提高到57%,但与发达国家的75%相比仍有巨大差距。一是农业科技投入不足。我省农业科技投入约为农业总产值的0.xx%,全国平均水平的70%,世界平均水平的xx%,发达国家的2.8%。有限的投入分散到省内各农业科研院所,省农科院和各地区农科院的研究所重复设置,且集中在传统领域,如7个玉米研究所和7个水稻研究所,资金有效利用率低。二是农业科研活力不足,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匮乏。科技人员的创新潜力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科技创新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研发进展缓慢,特别是作物育种与发达国家差距达30年以上,农业结构调整驱动能力不足。三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难。省内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具备自主R&D能力,缺乏自主创新产品和对外成果承接转化平台。根据对xx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76%的企业研究人员R&D能力不足,缺乏技术创新的战略合作伙伴。第四,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目前,农民承担农业科技的能力不足。一些农户愿意调整养殖结构,种植特色经济作物或培育畜禽新品种,但缺乏技术支持。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两级农村农技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不具备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能力。

(四)农村劳动力瓶颈

当前,农村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结构的调整,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人员老化。据调查,大部分在农村打工的劳动力年龄都在45岁以上,大部分已经到了买不起的年龄。他们对现有的生产生活模式非常满意,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弱,缺乏激情,不愿意尝试新的行业。二是文化素质低。据调查,我省农村劳动力90.5%具有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9.5%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现有的农村劳动力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导致一些农民拒绝或不愿意接受新技术,没有意识到新的种植业可以带来更好的效益。三是科技素养不高。在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数占xx.1%,大部分劳动者还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中,不具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的能力。

三。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和措施

农业结构调整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布局优化、产业整合、质量提升、绿色环保为重点,加快发展以粮为主、粮饲统筹、专加粮牧、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模式,遵循农业资源区域分布规律,发挥区域优势,构建东中西不同区域、不同资源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资源。

农业结构调整应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突出重点。突出重点品种和重点领域。中部地区要积极发展玉米、水稻主粮种植和饲料作物,稳步提高粮食生产核心区生产能力。要积极发展东部人参、中药材、食用菌、休闲旅游、生态健康产业,发展特色种植业,打造高效特色产业优势产区。要因地制宜发展西部生态适应性种植业,积极推行粮饲结合、种养结合模式,建设杂粮杂豆、经济作物、畜牧业优势产区和粮食生产后备区。

——尊重农民意愿。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充分尊重农民自主经营,让农民自主决定农业生产经营,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 * *要做好规划、引导和服务,总结推广经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市场化。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运用市场信息、需求和方式确定调整方向、规模和内容。农产品既要重视国内市场,也要重视国际市场,树立大市场观念,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充分尊重经济和自然规律,注重产业基础,优先发展比较优势突出的特色产品,做大做强做优做优,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合理规划,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特色农业产业功能区。

农业结构调整措施:

1.深化改革创新,发挥农业供给侧改革主体在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要通过改革创新提高其发展质量,通过主体结构的变化推动供给结构的变化。一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沉睡的资本”,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内在动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特别要重视发挥农民合作社作为连接农民和市场的载体的作用,解决农民对结构调整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后顾之忧。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抓引进企业的关键是带动农民参与结构调整,对农民形成带动效应,而不是挤出效应。要尽快完善财税、信用保险、用地用电、项目扶持等政策,加快形成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二是创新适度规模经营方式,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多种途径,土地流转不是唯一途径。很多地方不流转土地就实现了规模经营。比如山东有的地方采取土地托管的形式,农民把自己的土地交给供销社或者大户进行种植,支付一定的托管费,收成归农民。四川有些地方土地入股,收成由农户和规模经营者分成。河北有的地方成立合作社,耕、收、销“统一”。土地还是农民的土地,收成归农民等等。这些形式在我省各地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从发展趋势来看,土地托管和土地入股的方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在指导实践的时候,要更加重视,精心培育,规模经营高效。

2.积极推进产业协调发展,发挥产业整合对结构调整的拉动作用。目前,农业的问题远远不是农业本身的问题。农业结构调整要跳出农业的圈子,以农业为中心。努力促进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休闲等服务业的有机融合,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的互动和协调发展。一是加快畜牧业发展。通过畜牧业的发展,带动种植结构的调整,发挥我省粮食资源优势,实现过肚子转化和增值。目前,畜产品市场分层趋势明显。普通畜产品市场需求不算太大空,但精品畜产品市场需求呈上升趋势,优质牛羊肉供应存在缺口。我省发展精细畜牧业有着丰富的资源基础和技术储备。我们的畜牧业发展要以打造精品为重点,继续实施精品畜牧业战略,抓好生猪、肉牛、肉羊、* * * *、奶牛、梅花鹿。二是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我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资源开发的数量、质量、广度和深度上具有独特优势。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中,要重点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发展产业链,提升深加工产品的R&D能力。初级加工品空增值1倍左右,而深加工品空增值可达xx倍以上。目前,我省大部分玉米加工企业只能生产单一或初级加工产品,如酒精、淀粉等。,并且有xx玉米淀粉等现象。都是销往外省作为原料进行深加工,然后大量深加工产品返销xx。另一个是做强产业集群,必须走集中布局、集群发展、规模发展的道路,形成纵向延伸成链、横向积累成组的集群产业发展格局。要充分利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业”的政策,充分挖掘农产品资源优势,重视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建设,采取有效的产业政策,营造优质的市场环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第三,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服务业。采取金融支持、信贷支持等措施,培育和发展各类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实现服务规模化、协同化,降低农业发展风险,促进产业链各环节联动发展。发挥资源优势,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文化教育价值,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实现农业产业功能拓展和农民增收。

3.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发挥生态质量对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农业结构调整要立足我省绿色、生态、安全农产品优势,抓好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一是要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控制。推进减量化、清洁化农业生产方式,深化耕地质量提升计划,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第二,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和水产健康养殖场建设,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实施标准化生产。第三,要加强农业品牌培育和营销推广。供给侧改革强调要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农业品牌建设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切入点。农业提质增效必须靠品牌引导,要用品牌做出特色,占领市场,提高价格。要加强全省农业品牌管理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 * * *政策的引导作用和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推动区域公共品牌的创建和整合,加强品牌推广和市场开拓,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xx省绿色农产品品牌形象,实现由农产品大省向品牌大省的转变。

4.加快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发挥科技在结构调整中的驱动作用。它是科技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的驱动力。当前,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的驱动力不足,关键在于缺乏科研资源、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利益共享机制。应从四个方面努力。一是改革农业科研资源布局。目前,基于行政区划的农业科研资源布局整合为基于自然区划和农业生产布局的农业科研资源布局。二是改革农业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根据职能和需要,整合部门资源,建立以省农科院为领导,以区域农业科研机构为单位的农业科研组织结构,建立高效的农业科研管理体系。三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激励机制,协调各主体间知识产权利益分配。四是引导农业科研方向向优势和特色领域调整。通过* * * *的支持和协调,重点加大良种培育、育种技术、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的科研投入,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持。第五,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公益性、经营性服务组织提供精准支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农业技术服务,鼓励和支持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创新创业,完善利益共享机制。

5.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步伐,充分发挥金融在结构调整中的支持作用。加快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努力突破农业结构调整的资金瓶颈。一是要加大对农户贷款的贴息力度。目前农户的贷款利率在xx%左右,满足不了生产经营的需要。发达国家对农业实施了强有力的财政补贴政策。美国对工商业的贷款利率是5-6%,但对农民的贷款利率是3%。韩国农民的贷款利率只有1.5%。建议设立农户贷款贴息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户贷款贴息的支持力度。第二,支持农民合作金融发展。扩大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范围,规范农民合作社内部相互融资行为。在区域性综合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上,发展农民合作金融机构,逐步发展农村存贷款业务,让农村资金为农民服务。第三,要加快建立以* * * * * * *为支撑的农业信贷体系。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支持计划,通过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将* * *的导向作用和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和信用意识,创新更多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产品和服务方式, 有效降低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成本

这是一篇很好的范本文章,可供参考,主要描述了农业、农民、发展、玉米、结构调整、我省、行业、市场。希望你能有所收获。


阿哇教育-瑞文网-经典美文-优美散文-励志正能量实用好文 » 公文 调研报告:农业结构调整相关问题的调研报告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