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火海刀山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火海刀山的意思及解释,第1张

形容成语火海刀山的意思及解释,形容成语火海刀山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火海刀山的意思及解释 成语大全,第2张

食神中周星驰唱的‘情和义、值千金、上刀山下火海又何妨……’是什么歌?

陆小凤

歌曲原唱:郑少秋

填??词:卢国沾

谱??曲:顾嘉辉

情与义值千金???刀山去地狱去

有何憾??为知心牺牲有何憾

为娇娃甘心剖寸心???血泪为情流

一死岂有恨??有谁人敢过问来

尘世上相识是缘份???敬杯酒千杯怎醉君

野鹤逐闲云???生死怎过问

笑由人???谁过问

扩展资料:

《陆小凤》是刘松仁版电视剧《陆小凤》的主题曲,由郑少秋演唱。

这版《陆小凤》的同名主题曲,由卢国沾作词,顾嘉辉作曲,郑少秋演唱(郑少秋在七十年源代演唱了不少武侠剧歌曲)。二十年后周星驰在电影《食神》中启用此歌,让莫文蔚秀了一把“情与义,值千金,刀山去,地狱去”。

郑少秋,1947年2月24日出zhidao生于香港,祖籍广东,中国香港演员、歌手。1970年加入TVB,开始主演电视剧、电影及发行个人唱片。1976年在《书剑恩仇录》中饰演“陈家洛”、“乾隆”、“福康安”三个角色。1978年,主演《倚天屠龙记》,饰演张无忌。

陆小百凤主题曲郑少秋情与义值千金刀山去地狱去有何憾为知心度牺牲有何憾为娇娃甘心剖寸心血泪为情流一死岂有恨有谁人敢过问尘世上相识是缘份版敬怀酒千怀怎醉君野鹤逐权闲云生死怎过问笑由人谁过问

上刀山下火海的由来

上刀山下火海

踩住锋利的刀梯向上攀行,又从烧红的铁犁上划过,一双赤脚却毫发无损。这就是被称为“上刀山、下火海”的傩技绝活。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是真的。

在贵州省德江县举办的中国傩文化国际研讨会上,记者看到了一场精彩的傩技表演。傩师们的真功夫,让每一位在场观众惊心动魄。

“上刀山”表演之前,记者先上前检验真假。锋利的刀刃将记者拿上去的塑料绳一下就割断了,连试3把都是如此,而20多把刀交错从高耸的木杆中一一穿过。在做过简单的仪式后,背着小孩的傩师爬上了刀梯。热闹的观众一下屏住了呼吸。傩师的腰和臀部向后拱起,踩着稳健的步伐向上攀登。每踩一步,观众的心都要随之紧张一下,而傩师却始终镇定自若。攀上顶峰,又有节奏地平稳“下山”。还未等观众恢复心跳的速度,他已抬起脚向所有人展示,果真毫无损伤。

这边还未结束,那边已从旺火中取下被烧得赤红的铁犁。傩师端起碗,先向上喷口水,烟雾腾起时,他迅速迈开双脚,从铁犁上划过。

精彩的傩技表演让人大开眼界,绝技的背后有何奥秘?遗憾的是,虽然采访了当地数位傩戏专家,记者只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德江县政协文史委主任黎世洪说,“上刀山”步子要“稳、准、狠”,一脚踩稳,绝不能移动,这样就不会被割伤。“下火海”关键在那一口水,水喷洒上去的瞬间可起到降温的作用,脚迅速划过可保无恙。傩戏专家李觉序说,过去他还见过尖刀刺身的表演,傩师同样安然无恙。关键是迅速消毒、止血,所用药物就是土家族傩师世代流传的神奇草药。虽然药方不得而知,可止血功效却立竿见影。

上刀山下火海是什么感觉呢?

初冬的怒江,宛若傈僳族女子,月色中显得分外沉稳安静,江畔的六库镇,却被热闹喧嚣所包围。剽悍勇武的傈僳汉子,穿着传统的傈僳族服装,踏着古老的锣声鼓点,正走向凛凛“刀山”和熊熊“火海”。

“刀杆节”,是住在怒江边上的傈僳族最庄严神圣的民族传统节日,每年二月初八,傈僳族同胞们便用这种粗犷热烈且有些惊险的方式纪念他们传说中的英雄。今天,由于远方客人的到来,好客的傈僳族同胞便用他们传统的舞蹈来表达他们的高兴之情和殷勤之意。

两根碗口粗、十五米高的长毛松木耸立在场子中央,三十六把钢刀架成梯状依次排开,代表五种神力的五色纸花挂在梯子两边,如同鲜花盛开的天梯一般,一路直伸向夜空。

锣鼓声中,赤衣皂巾,束着镶嵌贝壳的腰封,掌管仪式的“掌师”捧着用蒿枝和纸符泡着的“圣水”开始敬各方神灵,踏着音乐,迈着舞步把圣水洒在勇闯“刀山”的傈僳汉子头上。身穿蓝衣、头缠皂巾的勇士在刀杆下将自制的苞谷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赤手握刀刃,赤脚踩青锋,一步一高,一高一险,走向“刀山”的尽头。“刀山”下,熊熊篝火在燃烧,身穿传统服装的傈僳族男人和女人们,敲打着锣鼓围着梯子跳起了传统的舞蹈。

“一只小雪鸡呦,翻雪山;风雪吹得它呦,不能前;从这座山到那座山,小雪鸡有勇气把他们翻……”

四十七岁的傈僳族农民李老汉告诉记者,上“刀山”时,他和伙伴们要一直哼唱这首他们祖传的歌谣。他说,上“刀山”是家中祖传的技艺,一直以来只能由爷爷传孙子,一个村子里只有两三个人会。虽然家里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并不指望靠表演赚钱,而是更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是我们傈僳人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他说。

半个时辰后,篝火燃尽,锣鼓声中,傈僳族汉子在“掌师”的指引下赤脚跃入赤炭之中,手舞之,足蹈之。“火海”中,他们时而踢踢踏踏,时而狂奔乱跳,踢得炭火如钢花乱溅,每个人脸上却笑颜如花……

表演这些绝技的都是村子里的农民,汉族和傈僳族混血的陈小平家里就种了十亩地,还养了牛,据说一年能赚上六七千块钱。但他很遗憾自己没有孙子,他希望孙女将来能生个儿子,这样就能把他的技艺传下去了。

同样是祖传下来的“掌师”邬兴家介绍,傈僳族庆祝“刀杆节”原本是为了消灾去病,但“上刀杆、下火海”更体现了这个民族在困难面前的那种“刀上敢上,火海敢下”的精神,“这才是我们傈僳族永远的财富。”他说。

人们常把“刀山火海”比喻为非常危险的地方,而把“敢上刀山,敢下火海”者视为勇士。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上刀山、下火海”却难得一见,但在傈僳族一年一度的刀杆节上,我们却能直击惊心动魄的“下火海、上刀山”的现场表演。

刀杆节在农历二月七日至八日举行。第一天夜间举行“下火海”仪式,第二天白天举行“上刀山”仪式。

“下火海”之前,傈僳勇士们先供奉神灵。供奉的神灵中有一位“白马将军”,传说他就是明朝兵部尚书王骥将军。王骥三征麓川回朝后被奸臣所害,而傈僳族的刀杆节就是为了纪念王将军。

供奉神灵后,大家把准备好的栗柴搬到刀杆场上,堆成两庹长、一庹宽、一庹高的柴堆,然后点燃柴堆,熊熊的烈火越烧越旺。这时,由勇士中的“戛头”(歌舞活动的头领)领头,一排身着蓝色节日盛装的男子跟着合唱一支祝福歌,边唱边踩着整齐的步子舞蹈。待柴禾烧成通红的炭火(誉为“火海”),一位勇士就炸响一长串鞭炮,几个身着红衣的勇士随之鱼贯出场。他们头上和腰间扎有彩纸,手中舞动两面小红旗,围着火塘跑上几圈后,开始“下火海”。勇士的光脚板直接踩在通红的火炭上,火花飞溅;接着用双手捧起火炭洗脸,这真是名副其实的“火的洗礼”;最后将一段粗铁链丢入火中,烧得半红,然后用手挽住翻动玩耍,表现一种渺视尘世间各种约束的勇敢精神。火光把他们的脸膛和全身映得通红,尤如威武的“火神”下界。在进行“跳火海”的各项活动中,旁人要不断地将有驱邪除魔之效的艾香末撒入火塘,火星飞溅,十分壮观。当天晚上的最后一个仪程是:根据当年要上的刀杆数(36或72把刀),用点燃的香棍排成刀杆样,由勇士们一个个踩过去。据说如果那个把香棍踩倒而过不去,就得取消其上刀杆的资格。经过洗礼的勇士不能回家,大家围着火塘通宵跳舞。

“上刀山”也叫“上刀杆”。首先是扎立刀杆。根据“小年三十六,大年七十二”的刀把数确定刀杆的长短,一般用近30公尺的栗树原木杆,用三条金竹篾片把左右颠倒的锋利长刀捆扎在刀杆上。刀杆下部还有三道关卡和三座城堡。整个刀杆上扎有黄、白、红、绿、蓝的各种纸花和神符小旗。竖立起的刀杆就象笔直的“天梯”,耸立在刀杆场上。接着是举行供刀神仪式。在竖立好的刀杆下进行,一般供一猪九鸡。刀杆脚下供一猪一鸡,四方、四桩各供一只鸡。由祭司(上刀杆的师傅,傈僳语叫“尼扒”)主祭,祭语可拜念、歌念或舞念。主要内容是:“火有火神,刀有刀神,祭刀求神灵,保平安生存。”上刀杆是节日的高潮,最精彩的时刻。着彩装的勇士用双手双扣住上面的刀刃,再将光脚板踩在刀梯上,一步步向上攀登。他们毫无畏惧,机灵轻松,展现了铁脚硬汉的雄姿。率先攀上的第一位勇士,在杆顶燃放鞭炮祝捷,并念四句吉言:“五谷丰登,无病无灾,六畜兴旺,国泰民安”。有的勇士还在刀杆端表演各种倒立等高难度动作。为祝贺勇士的成功,人们围着刀杆“跳嘎”,祝福勇士胜利,祝贺节日愉快,祝愿人们健康幸福美满。

上刀杆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傈僳族人民不屈不挠、勇于攀登、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上刀山下火海是什么意思?

人们常把“刀山火海”比喻为非常危险的地方,而把“敢上刀山,敢下火海”者视为勇士。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上刀山、下火海”却难得一见,但在傈僳族一年一度的刀杆节上,我们却能直击惊心动魄的“下火海、上刀山”的现场表演。

刀杆节在农历二月七日至八日举行。第一天夜间举行“下火海”仪式,第二天白天举行“上刀山”仪式。

“下火海”之前,傈僳勇士们先供奉神灵。供奉的神灵中有一位“白马将军”,传说他就是明朝兵部尚书王骥将军。王骥三征麓川回朝后被奸臣所害,而傈僳族的刀杆节就是为了纪念王将军。

供奉神灵后,大家把准备好的栗柴搬到刀杆场上,堆成两庹长、一庹宽、一庹高的柴堆,然后点燃柴堆,熊熊的烈火越烧越旺。这时,由勇士中的“戛头”(歌舞活动的头领)领头,一排身着蓝色节日盛装的男子跟着合唱一支祝福歌,边唱边踩着整齐的步子舞蹈。待柴禾烧成通红的炭火(誉为“火海”),一位勇士就炸响一长串鞭炮,几个身着红衣的勇士随之鱼贯出场。他们头上和腰间扎有彩纸,手中舞动两面小红旗,围着火塘跑上几圈后,开始“下火海”。勇士的光脚板直接踩在通红的火炭上,火花飞溅;接着用双手捧起火炭洗脸,这真是名副其实的“火的洗礼”;最后将一段粗铁链丢入火中,烧得半红,然后用手挽住翻动玩耍,表现一种渺视尘世间各种约束的勇敢精神。火光把他们的脸膛和全身映得通红,尤如威武的“火神”下界。在进行“跳火海”的各项活动中,旁人要不断地将有驱邪除魔之效的艾香末撒入火塘,火星飞溅,十分壮观。当天晚上的最后一个仪程是:根据当年要上的刀杆数(36或72把刀),用点燃的香棍排成刀杆样,由勇士们一个个踩过去。据说如果那个把香棍踩倒而过不去,就得取消其上刀杆的资格。经过洗礼的勇士不能回家,大家围着火塘通宵跳舞。

“上刀山”也叫“上刀杆”。首先是扎立刀杆。根据“小年三十六,大年七十二”的刀把数确定刀杆的长短,一般用近30公尺的栗树原木杆,用三条金竹篾片把左右颠倒的锋利长刀捆扎在刀杆上。刀杆下部还有三道关卡和三座城堡。整个刀杆上扎有黄、白、红、绿、蓝的各种纸花和神符小旗。竖立起的刀杆就象笔直的“天梯”,耸立在刀杆场上。接着是举行供刀神仪式。在竖立好的刀杆下进行,一般供一猪九鸡。刀杆脚下供一猪一鸡,四方、四桩各供一只鸡。由祭司(上刀杆的师傅,傈僳语叫“尼扒”)主祭,祭语可拜念、歌念或舞念。主要内容是:“火有火神,刀有刀神,祭刀求神灵,保平安生存。”上刀杆是节日的高潮,最精彩的时刻。着彩装的勇士用双手双扣住上面的刀刃,再将光脚板踩在刀梯上,一步步向上攀登。他们毫无畏惧,机灵轻松,展现了铁脚硬汉的雄姿。率先攀上的第一位勇士,在杆顶燃放鞭炮祝捷,并念四句吉言:“五谷丰登,无病无灾,六畜兴旺,国泰民安”。有的勇士还在刀杆端表演各种倒立等高难度动作。为祝贺勇士的成功,人们围着刀杆“跳嘎”,祝福勇士胜利,祝贺节日愉快,祝愿人们健康幸福美满。

上刀杆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傈僳族人民不屈不挠、勇于攀登、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上刀山下火海的来历

典故由来:

人们常把“刀山火海”比喻为非常危险的地方,而把“敢上刀山,敢下火海”者视为勇士。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上刀山、下火海”却难得一见,但在僳僳族一年一度的刀杆节上,我们却能直击惊心动魄的“下火海、上刀山”的现场表演。

刀杆节在农历二月七日至八日举行。第一天夜间举行“下火海”仪式,第二天白天举行“上刀山”仪式。

“下火海”之前,僳僳勇士们先供奉神灵。供奉的神灵中有一位“白马将军”,

传说他就是明朝兵部尚书王骥将军。王骥三征麓川回朝后被奸臣所害,而僳僳族的刀杆节就是为了纪念王将军。

供奉神灵后,大家把准备好的栗柴搬到刀杆场上,堆成两庹长、一庹宽、一庹高的柴堆,然后点燃柴堆,熊熊的烈火越烧越旺。这时,由勇士中的“戛头”(歌舞活动的头领)领头,一排身着蓝色节日盛装的男子跟着合唱一支祝福歌,边唱边踩着整齐的步子舞蹈。待柴禾烧成通红的炭火(誉为“火海”),一位勇士就炸响一长串鞭炮,几个身着红衣的勇士随之鱼贯出场。他们头上和腰间扎有彩纸,手中舞动两面小红旗,围着火塘跑上几圈后,开始“下火海”。勇士的光脚板直接踩在通红的火炭上,火花飞溅;接着用双手捧起火炭洗脸,这真是名副其实的“火的洗礼”;最后将一段粗铁链丢入火中,烧得半红,然后用手挽住翻动玩耍,表现一种渺视尘世间各种约束的勇敢精神。火光把他们的脸膛和全身映得通红,尤如威武的“火神”下界。在进行“跳火海”的各项活动中,旁人要不断地将有驱邪除魔之效的艾香末撒入火塘,火星飞溅,十分壮观。当天晚上的最后一个仪程是:根据当年要上的刀杆数(36或72把刀),用点燃的香棍排成刀杆样,由勇士们一个个踩过去。据说如果那个把香棍踩倒而过不去,就得取消其上刀杆的资格。经过洗礼的勇士不能回家,大家围着火塘通宵跳舞。

“上刀山”也叫“上刀杆”。首先是扎立刀杆。根据“小年三十六,大年七十二”的刀把数确定刀杆的长短,一般用近30公尺的栗树原木杆,用三条金竹篾片把左右颠倒的锋利长刀捆扎在刀杆上。刀杆下部还有三道关卡和三座城堡。整个刀杆上扎有黄、白、红、绿、蓝的各种纸花和神符小旗。竖立起的刀杆就象笔直的“天梯”,耸立在刀杆场上。接着是举行供刀神仪式。在竖立好的刀杆下进行,一般供一猪九鸡。刀杆脚下供一猪一鸡,四方、四桩各供一只鸡。由祭司(上刀杆的师傅,僳僳语叫“尼扒”)主祭,祭语可拜念、歌念或舞念。主要内容是:“火有火神,刀有刀神,祭刀求神灵,保平安生存。”上刀杆是节日的高潮,最精彩的时刻。着彩装的勇士用双手双扣住上面的刀刃,再将光脚板踩在刀梯上,一步步向上攀登。他们毫无畏惧,机灵轻松,展现了铁脚硬汉的雄姿。率先攀上的第一位勇士,在杆顶燃放鞭炮祝捷,并念四句吉言:“五谷丰登,无病无灾,六畜兴旺,国泰民安”。有的勇士还在刀杆端表演各种倒立等高难度动作。为祝贺勇士的成功,人们围着刀杆“跳嘎”,祝福勇士胜利,祝贺节日愉快,祝愿人们健康幸福美满。

关于民俗上刀山下火海

闽西武平县永平乡有一个群山环抱的美丽小山村——中湍村。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是该村的醮会日。向来逢寅、申、巳、亥年的醮日,就会举行“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竹篮挑水”等神奇的民俗表演,邻近五乡十村的亲朋好友纷纷前来作客,观看表演,热闹非凡。2001年11月29日,笔者有幸亲眼目睹了这一盛况。

中湍村距武平县城大约30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帽村7公里,有公路相通。村里蓝姓为大姓,百余户,上千人,讲客家话,早年祖先从邻乡大禾迁入。醮日的来历已不太清楚,,据说是祖先在此开基后连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闲暇之时,很想庆祝一番,于是选中了一年中较有空闲的“十月半”作为节日。,-

那天上午笔者来到村子里,只见公路上摩托车数百,大小汽车十几辆,大田里围观群众数千,田中间竖立一直径20多公分、高约8米的大杉木柱,36把长35公分的钢刀磨得闪闪发光,分别插在木柱二侧。12时,在欢快的唢呐、锣鼓、鞭炮声中,一位由村民饰演的“法师”头插令旗,光着手脚,开始“上刀山”表演,两手抓着柱上利刀,两脚踩在刀刃上,一步步攀登,到顶后坐着。接着“上刀山”的人一一脱掉鞋袜,用同样的方法上到柱顶,由“法师”发给一个红包作奖励。上去的11人中,10人是本村的普通百姓,1人是来自帽村的外姓人。所有的人下来后手脚丝毫无损,而那钢刀却锋利无比,看一眼都使人毛骨悚然,敢上去的人确实有过人的胆量。

1小时的“上刀山”表演顺利结束。

晚上举行“下火海”表演。天刚黑,忠新馆的人来到村中大田里开始点燃大火坑里的木炭,火坑长7米、宽1.2米,砖块围成,里面堆上近2千斤木炭,高约40公分,经过近2小时的燃烧,已烧得通红,5米以内围观者不敢靠近,距火坑4米的我早巳热得满头大汗。晚上8时15分,“法师”在通红的火坑里放进一些盐和酒,然后脱掉鞋袜,卷起裤脚,在十番乐曲、唢呐、锣鼓、鞭炮声中,抓起一只雄鸡一刀割下丢过火坑,然后赤脚踩进通红的火炭里,带头走过7米火坑。接着,20多人一一脱去鞋袜卷起裤脚走过火坑,无一烫伤者。据刚走过的16岁女孩蓝荷花说,脚好像踩在发热的沙土上。表演大约只有10分钟,结束后天空便下起了大雨。

第二年的元宵节,笔者又有幸看到了该村“捞油锅”的表演。

上午9时,忠新馆的人在村中心的大桥头空地上放一神桌,烧完香,念过经后,一位来自本村的六七十岁普通老人,脱掉上衣,双手各抓一大把象筷子粗大的香,点燃,每把香大约有20余支,烧着后,双手把香火顶到老人的胸前,直到全部香火熄灭,而老人的皮肤一点没有烫伤。

在表演灭香火的同时,另外一些人在旁边搭起了一口大铁锅,锅里放入八九斤的花生油,下面点燃柴火,将油烧沸,将一簸箕的白色米板放人油锅,约10分钟后,白色的米板渐渐炸成了深棕色。这时,十番乐曲齐奏,一位50开外名叫蓝如柱的村民脱去外衣,双手喷上画了符的“符水”,晾干后双手伸入沸腾的油锅里将米粄全部捞起,分发给观众,观众当场把米粄吃掉。蓝如柱的双手却和捞油锅前一样,未受任何伤害。

云南省保山地区腾冲县猴桥口岸,附近百现在居住着很多从山上面搬迁下来的傈僳族,每年农历二月初八都要举办一次刀杆节,上刀山/下火海,是傈僳族度人的传统庆祝新春的方式,表现了傈僳人的勇敢团结坚强精神.傈僳人常年知生活在深山里,他们有着不穿鞋赤脚行走的习惯,所以脚底板很厚.傈僳族人也有着自己民族的服装,色彩鲜艳,他们有道着一个很奇怪的特点就是大约在10岁以后会在膝盖处用一种藤条一圈一圈的缠紧,平时傈僳人很爱嚼一种自制的烟土,烟丝加石灰,经常嚼的从嘴角流下一版种红色,他们因为长期习惯嚼烟土,牙齿都坏掉龋权齿.傈僳族还有一个大不同,刚刚出生下来不久的婴儿,会用凉水将娃娃冲洗,以示勇敢坚强.

人们常把“刀山火海”比喻为非常危险的地方,而把“敢上刀山,敢下火海”者视为勇士。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上刀山、下火海”却难得一见,但在傈僳族一年一度的刀杆节上,我们却能直击惊心动魄的“下火海、上刀山”的现场表演。刀杆节在农历二月七日至八日举行。第一天夜间举行“下火海”仪式,第二天白天举行“上刀山”仪式。“下火海”之前,傈僳勇士们先供奉神灵。供奉的神灵中有一位“白马将军”,传说他就是明朝兵部尚书王骥将军。王骥三征麓川回朝后被奸臣所害,而傈僳族的刀杆节就是为了纪念王将军。供奉神灵后,大家把准备好的栗柴搬到刀杆场上,堆成两庹长、一庹宽、一庹高的柴堆,然后点燃柴堆,熊熊的烈火越烧越旺。这时,由勇士中的“戛头”(歌舞活动的头领)领头,一排身着蓝色节日盛装的男子跟着合唱一支祝福歌,边唱边踩着整齐的步子舞蹈。待柴禾烧成通红的炭火(誉为“火海”),一位勇士就炸响一长串鞭炮,几个身着红衣的勇士随之鱼贯出场。他们头上和腰间扎有彩纸,手中舞动两面小红旗,围着火塘跑上几圈后,开始“下火海”。勇士的光脚板直接踩在通红的火炭上,火花飞溅;接着用双手捧起火炭洗脸,这真是名副其实的“火的洗礼”;最后将一段粗铁链丢入火中,烧得半红,然后用手挽住翻动玩耍,表现一种渺视尘世间各种约束的勇敢精神。火光把他们的脸膛和全身映得通红,尤如威武的“火神”下界。在进行“跳火海”的各项活动中,旁人要不断地将有驱邪除魔之效的艾香末撒入火塘,火星飞溅,十分壮观。当天晚上的最后一个仪程是:根据当年要上的刀杆数(36或72把刀),用点燃的香棍排成刀杆样,由勇士们一个个踩过去。据说如果那个把香棍踩倒而过不去,就得取消其上刀杆的资格。经过洗礼的勇士不能回家,大家围着火塘通宵跳舞。“上刀山”也叫“上刀杆”。首先是扎立刀杆。根据“小年三十六,大年七十二”的刀把数确定刀杆的长短,一般用近30公尺的栗树原木杆,用三条金竹篾片把左右颠倒的锋利长刀捆扎在刀杆上。刀杆下部还有三道关卡和三座城堡。整个刀杆上扎有黄、白、红、绿、蓝的各种纸花和神符小旗。竖立起的刀杆就象笔直的“天梯”,耸立在刀杆场上。接着是举行供刀神仪式。在竖立好的刀杆下进行,一般供一猪九鸡。刀杆脚下供一猪一鸡,四方、四桩各供一只鸡。由祭司(上刀杆的师傅,傈僳语叫“尼扒”)主祭,祭语可拜念、歌念或舞念。主要内容是:“火有火神,刀有刀神,祭刀求神灵,保平安生存。”上刀杆是节日的高潮,最精彩的时刻。着彩装的勇士用双手双扣住上面的刀刃,再将光脚板踩在刀梯上,一步步向上攀登。他们毫无畏惧,机灵轻松,展现了铁脚硬汉的雄姿。率先攀上的第一位勇士,在杆顶燃放鞭炮祝捷,并念四句吉言:“五谷丰登,无病无灾,六畜兴旺,国泰民安”。有的勇士还在刀杆端表演各种倒立等高难度动作。为祝贺勇士的成功,人们围着刀杆“跳嘎”,祝福勇士胜利,祝贺节日愉快,祝愿人们健康幸福美满。上刀杆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傈僳族人民不屈不挠、勇于攀登、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阿哇教育-瑞文网-经典美文-优美散文-励志正能量实用好文 » 形容成语火海刀山的意思及解释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