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陈州粜米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陈州粜米的意思及解释,第1张

包拯下陈州了吗

包公陈州放粮的故事流传很广,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元代作家无名氏写了一本《陈州粜米》的公案剧。剧本说的是宋仁宗年间,陈州大旱三年,陈州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朝中户部尚书范仲淹召集大臣韩琦、吕夷简、刘衙内等人商议,派两名清廉官员到陈州去放粮救灾。刘衙内力荐自己的女婿杨金吾与儿子小衙内前往,并带着钦赐的紫金锤去整治“刁顽”的百姓。两人到陈州后,把国家调拨的米价抬高一倍,并在米里掺上沙土和秕糠,而且用小斗量米,伤天害理要发国难财。贫苦百姓张撇古带着儿子小撇古前去买粮。面对这种坑人情形,张愤起抗争,和他们辨论,骂他们都是些偷吃国粮的耗子,咂脓血的苍蝇,不想张被小衙内用紫金锤打死。小撇古跑到东京(开封),向尚为待制的包拯告状。杨金吾二人贪污的事实传到京城,范仲淹等大臣决定派包待制包拯去陈州查办此案。包公在去陈州的路上遇到了妓女王粉莲,包公扮演她的随从,替她牵着驴,混进了陈州城。查清事实后,包待制斩了杨金吾,并让小撇古用紫金锤打死了小衙内亲手为父亲报了仇,然后把小撇古关进牢里。这时,刘衙内从皇帝那儿讨了一份“赦活不赦死”的赦书急忙赶来救儿子,结果包公根据赦书的指示,把活着的小撇古从牢里放出来。包待制查办陈州粜米案,落了这样一个大快人心的结局。据说包公到陈州办案这一年正好是45岁。包公为了办案方便扮作妓女的跟班,穿着娼家的衣衫,戴着娼家的帽子。老百姓认为这损害了包大人的名誉权,45岁这一年很不吉利,于是豫东乃至整个河南一带,男人到了45岁,说这一年是“骂年”。戏曲评论家认为《陈州粜米》这出戏是借宋代的事反映元代的整个社会状况,这完全有可能。因为影射现实,借古讽今是历代文人常用的手法。而本文所要讨论的是这本杂剧是否有历史事实作为依据。包公放粮的根据首先,包待制的舞台形象完全和他的历史表现相吻合。老百姓常说的包公就是指的包拯。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北宋天圣年间进士。他做过地方官,如开封府知府等职。并三次调中央监察机关做官,如监察御史、谏院谏官、御史中丞等职。这中间还被封为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待制也即学士,这就是包待制的由来。包公死后谥孝肃,因此又称他为包孝肃。过去做官,大部分人是为了“黄金屋”,为了“颜如玉”,用更直白的话说,“千里去做官,为的吃和穿”。贪赃枉法是旧官场的普遍现象,老百姓对此深恶痛绝。而包拯做官,一不怕得罪人,敢告皇亲国戚;二不贪金银,廉洁奉公,直面腐败现象,嫉恶如仇。其实,包拯在北宋历史上的地位并不特别高,他流芳百世的原因是他的人品和作风深受百姓敬仰,这反映了民意。在宋代的史料里,还没有发现包公陈州放粮的直接证据。间接的证据有包拯上奏仁宗的一封奏疏《请免陈州添折见钱疏》。在这篇奏疏里,他向朝廷反映陈州地方受灾,粮食歉收,农民交不上公粮的情况。负责财税的转运司规定,以实物税折合成现钱的方式向农民征税,这就是所谓的“折见(现)钱”。宋代的税收制度是以农民占有土地的多少为征税标准,一年夏秋两征,一半收钱,一半收粮食。这次因为陈州受灾,税收改为只收现钱,不收粮食。问题是朝廷规定大小麦每斗折现钱一百文,脚钱(运输费)二十文,仓耗等再加二十文,即每斗麦需要交钱一百四十文。而当时市上小麦每斗实价五十文,这样每斗小麦的“折现钱”就额外增添了九十文。更不讲理的是熬制土盐,如果按照换算,熬制每斤土盐要交税二百八十文。针对这种乱收税的情况,包拯沉痛地提出“乃是于灾伤年分,三倍诛剥贫民也”、“一郡五县数十万口,非常暴敛,小民重困”,请求皇上下旨免去陈州地方额外增添的税收。从这篇奏疏里还可以看出,包拯当时并不在开封府工作。陈州和开封府是同级,宋代的行政区划分是路、州、县三级,开封属京东路管辖,陈州归京西路管辖。因此,包拯以开封府知府的身份下陈州办案的说法并非史实。包拯只有在中央监察机关工作,才有可能“奉圣旨令京西路转运司相度闻奏”。包拯任天章阁待制不久,就做谏院谏官,这封奏疏大约写于这个时期。这就是元杂剧的史实依据。《淮阳县志》记载一通明代成化年间的《重建包孝肃公庙碑》碑文,碑文记述,旧的包公祠在当时陈州的官仓永积仓内。原因是“陈州公监粜之处,除奸革弊,民受其惠,故其祠立于仓中”。县志里还记载着一通明万历年间的《四贤祠碑》碑文。四贤指的是做过淮阳太守的汲黯;做过陈州知州的范仲淹;北伐中原,三次收复陈州的岳飞;另外一个就是包拯。这四人都对陈州的百姓有功德。其中说包拯的贡献就是,根据圣旨开仓放粮,救活了陈州数万百姓。这应是《陈州粜米》剧本的创作依据。

‘籴’与‘粜’分别念甚么

一、籴di(二声),是买进的意思。粜tiao(四声),是卖出的意思。

二、组词:

籴:籴米,籴粜,籴入。

粜:粜米,籴粜,粜出。

三、列句:

1、籴:

(1)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商君书·垦令》。zhidao

(2)你来籴版米,将银子来我秤。——《陈州粜米》。

(3)籴米毋使钱。——客家话常用谚语。

2、粜:

(1)贩谷粜千钟。——《史记·货殖传》。

(2)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商君书·垦令》。

(3)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唐·?聂夷中《咏田家》。

(4)想那粜风月的女娘,似饥狼饿狼。——《雍熙乐府》。

扩展资料:

一、“粜米”与买卖粮食有关小说文学出处:

《多收了三五斗》,叶圣陶先生的短篇小说,从河埠头的万盛米行粜米到街上购物,不同的处所,不同的场景,讲述了旧中国农民丰收成灾的悲惨权命运。

小说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江南一群农民忍痛亏本粜米,在丰年反而遭到比往年更悲惨的厄运的描写,形象地揭示了旧中国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农村急遽破产的现实,预示着农民必将走上反抗的道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多收了三五斗》

籴拼音:dízá繁体字:籴

部首:米,部外笔画:2,总笔画:8

五笔86&98:TYOU仓颉:OFD

笔顺编号:34431234四角号码:80904UniCode:CJK统一汉字U+7C74

基本字义

--------------------------------------------------------------------------------

●籴

(籴)

díㄉㄧˊ

◎买进粮食,与“粜”相对:~米。遏~(阻止灾区来买粮食)。

English

--------------------------------------------------------------------------------

◎purchasegrains;storegrain

买进粮食。

《商君书·垦令》:“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粜:卖出粮食)[引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998年版]

杜甫《醉时歌》:"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引自《辞海》1989年版]

【粜】http://baike.baidu.com/view/277647.htm

拼音:[tiào][ㄊㄧㄠˋ]

〔动〕

(1)(会意兼形声。从出,从粜,粜亦声。粜(tiào),谷。本义:卖出谷物)

粜,出谷也。——《说文》

物踊腾粜。——《史记·平淮书》

贩谷粜千钟。——《史记·货殖传》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唐·聂夷中《咏田家》

(2)泛指出卖

想那粜风月的女娘,似饥狼饿狼。——《雍熙乐府》

籴的读音是:dí。

其意思是:籴字为会意字。从入从囗。也就是买米的意思,引申开来是买入抄之意。

粜的读音是:tiào。

其意思是:

1.粜字为会意字。从出,从囗,囗亦声。

2.下唇的胡须。鲁迅先生《说胡须》:“假如翻一翻《康熙字典》袭,上唇的,下唇的,颊旁的,下巴zhidao上的各种胡须,大约都有特别的名号谥法的罢·..”——《康熙字典》中各种胡须的名称是:上唇的叫“髭”,下唇的叫“粜”,颊旁的叫“髯”,下巴的叫“襞”。

一、籴dí,是买进的意思。粜tiào,是卖出copy的意思。

二、组词:

籴:籴米,籴粜,籴入。

粜:粜米,籴粜,粜出。

三、列句:

1、籴:

(1)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商君书·垦令》。

(2)你来籴米,将银子来我秤。——《陈州粜米》。

(3)籴米毋使钱。——客百家话常用谚语。

2、粜:

(1)贩谷粜千钟。——《史记·货殖传》。

(2)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商君书·垦令》。

(3)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度——唐·聂夷中《咏田家》。

(4)想那粜风月的女娘,似饥狼饿狼。——《雍熙乐府》。

扩展资料:

一、“粜米”与买卖粮食有关小说文学出处:

《多收了三五斗》,叶圣陶先生的短篇小说,从河埠头的万盛米行粜米到街上知购物,不同的处所,不同的场景,讲述了旧中国农民丰收成灾的悲惨命运。

小说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江南一群农民忍痛亏本粜米,在丰年反而遭到比往年更悲惨的厄运的描写,形象地揭示了旧中国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农村急遽破产的现实,道预示着农民必将走上反抗的道路。

籴繁体字:籴

拼音:百dí注音:ㄉㄧˊ

部首:米,部外笔画:2,总笔度画:8

五笔86&98:TYOU仓颉:OFD郑码:ODAU

笔顺编号:34431234四角号码:80904UniCode:CJK统一汉知字U+7C74

●籴

(籴)

díㄉㄧ道ˊ

◎买进粮食,与“粜”相对:专~米。遏~(阻止灾区来买属粮食)。

方言集汇

◎粤语:dek6

English

--------------------------------------------------------------------------------

purchasegrains;storegrain

粜籴怎么读

读作[tiàodí]。

1、籴,拼音是dí。籴字为会意字。从入从米,也就是买米的意思,引申开来是买入之意。可组词为籴米。

古籍解释:

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商君书·垦令》

译文:让商人没有米可买,农民没有米可卖。

你来籴米,将银子来我秤。——《陈州粜米》

译文:你来买米,我来称钱。

2、粜,拼音是tiào。本意为卖米。引申开来是卖出之意。

古籍解释:

贩谷粜千钟。——《史记·货殖传》

译文:卖了很多米。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唐·?聂夷中《咏田家》

译文:二月卖新鲜的蚕丝,五月卖新鲜的稻米。

3、籴粜,组合在一起就是买卖粮食的意思。

扩展资料

粜籴庙:

位于泉州原郡治街左,唐代建,奉祀护国圣王李宽,后改为中和庙。

李宽,唐广陵(今扬州)人,初名珏,随父亲贩粜,居于泉州。他买卖公平,“平粜赈饥,泉人德之”。后来,李珏的父亲年纪大了,李珏居江阳市,仍旧从事贩粜。

他卖粮食时,让买者自量,只收息钱二,以奉养亲人。由于他买卖公平,人们争相到他店员里购买,遂“资养丰给”。

均籴:

jūndí

宋朝依照人户家产﹑土地多少,分等摊派征购食粮的制度。购价常常低于市价。徽宗政和3年(公元1113年)始行于陕西,后推行至诸路。参阅《文献通考.市籴2》。

粜籴的读音是:dítiào。粜本意为卖米百。引申开来是卖出之意。

粜详细解释:

1、粜字为会意字。从出,从囗,囗亦声。组词:粜米;粜出

2、下唇的胡须。

鲁迅先生《说胡须》:“假如翻一翻《康熙字典》,上唇的,下唇的,颊旁的,下巴上的各种胡

须,大约都有特度别的名号谥法的罢·..”——《康熙字典》中各种胡须的名称是:上唇知的叫“髭”,

下唇的叫“粜”,颊旁的叫“髯”,下巴的叫“襞”。

籴字为会意字。从入从米。也就是买米的意思(跟“粜”相对),引申开来是买入之意。~麦子。

扩展资料

“平籴法”:

公元前476年魏国的君主魏文侯即位。任命李悝为相,主持变法。这次变法运动的一项主道要内容就是“平籴法”。由此可见,古时的圩集更多的是官方行为。

“粜者,圩尽籴也”就是说平民卖了东西,只在散圩的时候买点便宜货。而这些货,正是官方或者商号因质量差而不收购版的劣质货。苏轼的《籴米》正是写了百姓的百般无奈。

闹粜:旧社会灾荒之年,饥民被迫起来斗争,强迫他们平价粜权粮。地主、商人会把百姓粜出来的货全部买下(扫货)。

粜tiào

部首:米部外笔zhidao画:5总笔画:11

五笔86:BMOU五笔98:BMOU仓颉:UUFD

笔顺编号:52252431234四角号码:22904Unicode:CJK统一汉字内U+7C9C

基本字义

1.卖粮食:~米。容~谷。~粮。

籴dí

部首:米部外笔画:2总笔画:8

五笔86:TYOU五笔98:TYOU仓颉:OFD

笔顺编号:34431234四角号码:80904Unicode:CJK统一汉字U+7C74

基本字义

1.买进粮食,与“粜”相对:~米。遏~(阻止灾区来买粮食)。

文言文中“除”有什么意思?

除的古文解释

chú

①<名>台阶。《史记?魏公子列传》:“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②<动>清除,去掉。《荆轲刺秦王》:“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出师表》:“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③<动>扣除。《\\[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

④<动>逝去,过去。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⑤<动>清理,整治。《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⑥<介>除了,除非。《祭妹文》:“除吾死外,当无见期。”《陈州粜米》:“,则除是包龙图那个铁面没人情。”

⑦<动>任命,授职。《<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

【除拜】授官。范晔《后汉书?杨秉传》:“(桓帝)七年南巡园陵,特诏秉从……及行至南阳,左右并通奸利,诏书多所除。”

【除道】修治道路。

【除宫】1.清除宫殿。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东牟侯兴居曰:‘诛吕氏吾无功,请得除。’”2.比喻宫廷易主。《后汉书?天文志上》:“是时郭皇后已疏,至十七年十月,遂废为中山太后,立阴贵人为皇后,除之象也。”。

【除身】授官的文凭,犹今之委任状。《宋书?颜延之传》:“晋恭思皇后葬,应须百官,湛之取义熙元年除,以延之兼侍中”。

【除月】十二月又称除月。

相关诗词:

虞俦:除夜书怀

姜夔: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曾丰:除日送龙涎香与宋评事二首

韦应物:除日

杨万里:除夜宿石塔寺

吴锡畴:除夜

黄庚:除夜即事

方干:除夜

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四

陆游:除夕

徐瑞:除夜器仲孙概

方岳:除夜

①<名>台阶。《史记?魏公子列传》:“赵王扫~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②<动>清除,去掉。《荆轲刺秦王》:“而燕国见陵之耻~矣。”《出师表》:“攘~奸凶,兴复汉室。”

③<动>扣除。《\\[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

④<动>逝去,过去。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春风送暖入屠苏。”

⑤<动>清理,整治。《五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⑥<介>除了,除非。《祭妹文》:“~吾死外,当无见期。”《陈州粜米》:“,则~是包龙图那个铁面没人情。”

⑦<动>任命,授职。《<指南录>后序》:“予~右丞相兼枢密使。”李密《陈情表》:“~臣洗马。”

【除拜】授官。范晔《后汉书?杨秉传》:“(桓帝)七年南巡园陵,特诏秉从……及行至南阳,左右并通奸利,诏书多所~。”

【除道】修治道路。

【除宫】1.清除宫殿。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东牟侯兴居曰:‘诛吕氏吾无功,请得~。’”2.比喻宫廷易主。《后汉书?天文志上》:“是时郭皇后已疏,至十七年十月,遂废为中山太后,立阴贵人为皇后,~之象也。”。

【除身】授官的文凭,犹今之委任状。《宋书?颜延之传》:“晋恭思皇后葬,应须百官,湛之取义熙元年~,以延之兼侍中”。

【除月】十二月又称除月。

包待制陈州粜米的介绍

中国元代杂抄剧作品。书会才人编撰。《陈州粜米》,全名《包待制陈州粜米》。此剧写陈州大旱三年,朝廷派刘得中、杨金吾前去赈济。刘、杨二人乘机大肆搜刮,并用敕赐紫金锤打死灾民张撇古。张子小撇古上告开封府,府尹包拯微服私访,查明真相,为民伸冤。作品再现了宋代封建统治下广大人民群众在天灾人祸中饥寒交迫的真实生活画面,着力刻画了清官包拯刚直不阿的性格zhidao。与其他剧作相较,包拯不仅是个铁面无私的为民除害者,而且是个历经宦海沉浮,与百姓分忧的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乔装私访一段,描绘包拯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的品格,洋溢着民间喜剧色彩。结构排场严谨精巧,是元代包公戏的代表作。

帮忙翻译《陈州粜米》中第一折,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

《陈州粜米》,元代杂剧作品。全名《包待制陈州粜米》。存《元曲选》本,不题撰人姓名。清曹楝亭本《录鬼簿》在陆登善(一作陈登善)条下有《开仓籴米》,或以为即此剧,但无确据。剧作写陈州大旱三年,朝廷派刘得中、杨金吾前往救灾。刘、杨二人借机大肆搜刮,并用敕赐紫金锤打死灾民张古。张子小古上告开封府,府尹包拯微服私访,查明真相,为受难者雪冤。此剧虽取材于宋代包拯的传说故事,但再现了元代贫苦百姓在天灾人祸交迫下的遭遇。《陈州粜米》着力刻画包拯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性格特征,也细致地写出他在奸邪当道时复杂的内心矛盾。他历尽宦海沉浮,想要急流勇退,产生过辞官归隐的念头。但当他看到现实生活中权豪势要还在横行不法,又坚决要与百姓分忧。包拯不是简单地作为铁面无私的伸冤者出现,而是一个有鲜明个性的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剧作还描绘了包拯的幽默风趣和平易近人的品格。乔装私访一段洋溢着民间喜剧色彩。最后计斩杨金吾,让小古锤打小衙内,为张古报仇,表现了包拯的智慧,也寄托着人民的理想。剧作第1折以正末扮张古,在写他同刘、杨等权豪势要冲突时,歌颂了他的斗争勇气和宁死不屈的顽强精神。“他若是将咱刁蹬,休道我不敢掀腾。柔软莫过溪涧水,到了不平地上也高声。”喊出了被压迫人民的心声。《陈州粜米》是元代包公戏的代表作。全剧人物刻画生动细腻,结构排场严谨精巧,剧情发展富于波澜,曲白相生,错落有致。

(小衙内同杨金吾引左右捧紫金锤上,诗云:)我做衙内真个俏,不依公道则爱钞。有朝事发丢下头,拚着帖个大膏药。小宫刘衙内的孩儿小衙内,同着这妹夫杨金吾两,来到这陈州开仓粜米。父亲的言语着俺二人粜米,本是五两银子一石,改做十两银子一石,斗里插上泥土糠粃。则还他个数儿,斗是八升小斗,秤是加三大秤。如若百姓们不服,可也不怡,放着有那钦赐的紫金锤哩。左右,与我唤将斗子来者。(左右云:)本处斗子安在?(二丑斗子上,诗云:)我做斗子十多罗,觅些仓米养老婆。也非成担偷将去,只在斛里打鸡窝。俺两个是本处仓里的斗子,上司见我们本分老实,一颗米也不爱,所以积年只用俺两个。如今新除将两个仓官来,说道十分利害,不知叫我们做什么,须索见他走一遭去。(做见科,云:)相公,唤小人有何事?(小衙内云:)你是斗子,我分付你,现有钦定价,是十两银子一石米,这个数内我们再克落一毫不得的,只除非把那斗秤私下换过了,斗是八升的小斗,秤是加三的大秤。我若得多的,你也得少的,我和你四六家分。(大斗子云:)理会的。正是这等,大人也总成俺两个斗子,图一个小富贵。如今开了这仓,看有什么人来。(杂扮粜米百姓三人同上,云:)我每是这陈州的百姓。因为我这里亢旱了三年,六料不收,俺这百姓每好生的艰难,幸的天恩特地差两员官来这里开仓卖米。听的上司说道,钦定米价是五两白银粜一石细米,如今又改做了十两一石。米里又插上泥土糠粃;出的是八升的小斗,入的又是加三的大秤。我们明知这个买卖难和他做,只是除了仓米又没处籴米,教我们怎生饿得过。没奈何,只得各家凑了些银子,且买些米去救命。可早来到了也。(大斗子云:)你是那里的百姓?(百姓云:)我每是这陈州百姓,特来买米的。(小衙内云:)你两个仔细看银子。别样假的也还好看-单要防那四堵墙,休要着他哄了。(二斗子云:)兀那百姓,你凑了多少银子来籴米?(百姓云:)我众人则凑得二十两银子。(大斗子云:)拿来上天平弹着。少、少、少,你这银子则十四两。(百姓云:)我这银子还重着五钱哩。(小衙内云:)这百姓每刁泼,拿那金锤来打他娘。(百姓云:)老爷不要打,我每再添上些便了。(大斗子云:)你趁早儿添上,我要和官四六家分哩。(百姓做添银科,云:)又添上这六两。(二斗子云:)这也还少些儿,将就他罢。(小衙内云:)既然银子足了,打与他米去。(二斗子云:)一斛,两斛,三斛,四斛。(小衙内云:)休要量满了。把解放趄着,打些鸡窝儿与他。(大斗子云:)小人知道,手里赶着哩。(百姓云:)这米则有一石六斗,内中又有泥土糠皮,舂将来则勾一石多米。罢、罢、罢,也是俺这百姓的命该受这般磨灭。正是:医的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同下。)(正末扮张怭古同孩儿小怭古上,诗云:)穷民百补破衣裳,污吏春衫拂地长。稼穑不知谁坏却,可教风雨损农桑。老汉陈州人氏,姓张,人见我性儿不好,都唤我做张怭古。我有个孩儿张仁。为因这陈州缺少米粮,近日差的两个仓官来。传闻钦定的价是五两白银→石细米,着赈济俺一郡百姓;如今两个仓官改做十两银子一石细米,又使八升小斗,加三大秤。庄院里攒零合整,收拾的这几两银子余米,走一遭去来。(小怭古云:)父亲,则一件,你平日间是个性儿古怭的人,倘若到的那买米处,你休言语则便了也。(正末云:)这是朝廷救民的德意,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唱:)


阿哇教育-瑞文网-经典美文-优美散文-励志正能量实用好文 » 形容成语陈州粜米的意思及解释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