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大勇若怯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大勇若怯的意思及解释,第1张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到底是老子说的,还是苏轼?

大勇若怯是苏轼说的,大智若愚是老子说的。

“大勇若怯”出自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

译文:但您在还没有到应该退休的时候却拼命请求辞官告老还乡,退缩推托自己因为没有那个能力而止步。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像很胆怯的样子,最聪明的人看外表好像很愚笨的样子。最可贵的是没有官位爵禄却受到别人的敬重,最崇尚的是没有导引之术却获得真正的长寿。

“大智若愚”出自《老子》“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译文:最白的东西好象是污浊的,宏大的方正一般看不出棱角,宏大的(人)材(物)器一般成熟较晚,宏大的音律听上去往往声响稀薄,宏大的气势景象似乎没有一定之形。

扩展资料:

《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创作背景

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时年65岁的欧阳修官至太子少师,却毅然提出告老还乡,七月回颍州家中居住,同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弊病,令主张变法的宰相王安石十分愤怒,让御史谢景温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

苏轼遂请求出京任职,于是在熙宁四年六月被派往杭州任通判,离京赴任。途经陈州,时张方平守陈州,其弟苏辙为州学教授。九月离陈州,苏辙送至颖州,一同拜谒昔日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

一、大勇若怯是苏轼说的,大智若愚是老子说的。

“大勇若怯”出自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

“大智若愚”出自《老子》,原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二、简介:

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音读:dān),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逝世于公元前471年。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2、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大智若愚”知出自《老子》,原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勇若怯”出自宋·苏轼《道贺欧阳少师致仕启版》:“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权引而寿。"

请问: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什么意思

最勇敢的人看外表来好象很胆怯的样子。有智慧、有才能的人,不炫耀自己,外表好像很愚笨...形容真正勇敢聪明有智慧的人沉源着冷静。知现在人们常说的"大智若愚"应该属于人的某种性情、是一种境界范畴,非刻意而为之。大智若愚的精神也是一种谦虚的美道德?

怎样理解“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大勇若怯出自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智若愚出自《老子》。

大勇若怯指“最为勇敢却看起来很胆百怯”,大智若愚指“最为聪慧却看起来愚蠢”。

两者虽然所言有异,但度所包含的哲理是相同的,那就是内敛。(好吧,下面我开始神吹了。。。)内敛与谦虚是不同,因为谦虚是做给他人看的美德,而版内敛是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要求与选择。这样的人,勇权敢却依然会冷静而不冒进,智慧却不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带着一份镇静与平常心,往往是笑到最后的人。


阿哇教育-瑞文网-经典美文-优美散文-励志正能量实用好文 » 形容成语大勇若怯的意思及解释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