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巾帼英雄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巾帼英雄的意思及解释,第1张

巾帼英雄的故事

【妇好】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因此武丁十分喜欢她,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

【花木兰】中国古代女英雄,以代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在后世影响深远。其事迹被多种样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尤其是电影、电视剧多次重拍,甚至影响波及美国和全世界。

【冼夫人】原名冼英(公元522年—公元590年),广东高州人,后嫁于当时的高凉太守冯宝。冼夫人善于结识英雄豪杰,公元550年,在参与平定侯景叛乱中结识后来的陈朝先主陈霸先,并认定他是平定乱世之人,511年,冼太夫人协助陈霸先擒杀李迁仕。梁朝论平叛功,册封冼太夫人为“保护侯夫人”。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陈朝立。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冯宝卒,岭南大乱,冼夫人平定乱局,被册封为石龙郡太夫人。隋朝建立,岭南数郡共举冼太夫人为主,尊为“圣母”。后冼夫人率领岭南民众归附,隋朝加封谯国夫人,去世后追谥“诚敬夫人”。

【唐高祖女平阳公主】(?年——623?年)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窦皇后)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记录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没有记载。

【樊梨花】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凉国(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后投唐。与薛丁山结为夫妇,二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樊梨花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巾帼英雄。和花木兰、穆桂英相比,她身上的神话色彩似乎还要浓厚一些。在薛丁山征西之时,无一例外都要讲到这样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古代女子。故事说的是在大唐贞观年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宝座之后,以现在甘肃武威为中心的西凉国等一些西北小国不愿接受唐王朝的管辖,并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对抗。为此,唐太宗李世民决定派薛丁山前去征讨。所有关于樊梨花的传说便都发生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上。

樊梨花,美丽无双,武艺最高,天下无敌;虽受辱含冤,却申明大义,顾全大局,以德报怨。她的形象是超常的,美丽的,深刻的,她所体现的正是中国妇女伟大的独立于世的精神。

【折太君】(即是历史上的佘太君),名赛花,西京大同人,乃后周四镇节度使折从阮之孙,永安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扆之女。折太君自幼随父折德扆镇守府州,善于骑射,配与北汉名将杨业为妻。折太君生性敏慧,弓马武艺拥熟,深知兵法,辅佐杨业屡立战功,官居云州观察使,号称杨无敌。

【穆桂英】-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明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将通俗演义》中人物。原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梁红玉】(1102—1135年),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后结识韩世忠。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的正妻。

【秦良玉】(1574———1648年)明朝末年战功卓著的女性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军事家。曾率“白杆兵”参加平播、援辽、平奢、勤王、抗清、讨逆(张献忠)诸役。累功至大明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官、忠贞侯、一品诰命夫人。死后南明朝廷追谥曰“忠贞”。

1、樊梨花,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后投唐(樊父原系隋将,归依突厥)。樊梨花智勇双全,美貌绝伦,其自嫁薛丁山为妻,协助薛丁山登坛挂帅、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2、折太君(即历史上的佘太君)名赛花,西京大同人,乃后周四镇节度使折从阮之孙,永安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户衣)之女。折太君自幼随父折德(户衣)镇守府州,善于骑射,配与北汉名将杨业为妻。折太君生性敏慧,弓马武艺拥熟,深知兵法,辅佐杨业屡立战功,官居云州观察使,号称杨无敌。后来在征辽之时,潘仁美挂帅,杨业为先锋之职,不意潘仁美向怀私怨,包藏祸心,逼孤军而临绝险,陈家峪矢尽力穷,番将则乌屯云集,遂致全军皆陷,杨业被俘,三日不食而亡。

3、穆桂英-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明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将通俗演义》中人物。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

穆桂英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4、花木兰:姓魏,名木兰。隋代人,花木兰是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

5、秦良玉(1574或1584~1648)字贞素,土家族(也有说是苗族),四川忠州(今忠县)人。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式登录的巾帼英雄。

拓展资料:

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把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巾帼的种类及颜色有多种,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参考资料:巾帼英雄(女中豪杰)_百度百科

★巾帼英雄的故事:

花木兰:

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穆桂英:传说故事人物。生长于山东穆柯寨,寨主穆羽之女,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因在阵前自招杨宗保为婿,归于宋营。在抗击辽的入侵时,她飒爽英姿,跃马横刀,与杨家诸将领一道,所向披靡,屡建战功。宗保在抗击西夏的战争中死去后,佘太君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征西时,她已五十岁,但她锐气不减,仍挂先锋印,一马当先,力战番将。是古代流传的巾帼英雄形象,深为群众所喜爱。民间以“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等故事流传最广。

樊梨花:

“薛家将”中人物。原为寒江关关主樊洪之女。后投唐,与薛丁山结为夫妇。二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富于反抗精神,武艺高强,神通广大的女英雄。

梁红玉:

梁红玉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原籍池州,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腊起义,祖父和父亲因贻误战机被杀,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朝廷派童贯率军平定方腊,最后方腊被韩世忠所捉。平定方腊后,在庆功宴上,韩世忠与梁红玉初次见面,二人对视生情,终成眷属。他们相亲相爱的生活一直伴随着战争度过。梁红玉有身孕后留在京城,却被苗傅和刘正彦扣押,但二人碍于韩世忠的勇猛并不敢难为他们母子。此时宋高宗没有行动的自由,隆裕太后和宰相朱胜非密派梁红玉驰往秀州,催韩世忠前来救助,并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韩世忠很快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乱,授武胜军节度使。这年冬天,金人再度进犯,从黄州和采石矶两处渡江,直逼临安。宋高宗逃至越州。韩世忠留守秀州,建炎四年元宵节金兀术下战书与韩世忠,约定第二天开战。韩世忠听从梁红玉的计策把宋军兵分两路,看中军摇旗为号,进行包围截杀。结果金军大败。韩世忠放声高歌:万里长江,淘不尽壮怀秋色,漫说秦宫汉帐,瑶台银阙,长剑倚天氛雾外,宝光挂日烟尘侧!向星辰拍袖整乾坤,消息歇。龙虎啸,凤云泣,千古恨,凭淮说。对山河耿耿,泪沾襟血。汴水夜吹羌管笛,鸾舆步老辽阳幄。把唾壶击碎,问蟾蜍,圆何缺?有奸细向金兀术献了一计:以土覆船板,以火箭烧毁韩世忠战船。但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策以少胜多,围困敌军近五十天,使金军不敢随便渡江侵犯。岳飞被害后,韩世忠也被罢去兵权,他索性辞去官职,退隐江湖,与梁红玉白头偕老。

秋瑾(1875~1907):

清末杰出的女革命家。字璿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父寿南曾任湖南郴州知州。秋瑾生于1875年11月8日(光绪元年十月十一)。自幼爱读书,工诗文,好骑马击剑。1896年,在湖南依父命嫁湘谭富绅子王廷钧。王为人无信义,无情谊,好嫖赌,损人利己,给她婚后生活带来了极大痛苦。1903年,王纳资捐得户部主事,随王去北京居住。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于是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于1904年夏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入中国留学生会馆所设日语讲习所补习日文,常参加留学生大会和浙江、湖南同乡会集会,登台演说革命救国和男女平权道理。在此期间,曾与陈撷芬发起“实行共爱会”,作为开展妇女运动的团体;和刘道一、王时泽等十人结为秘密会,以反抗清廷、恢复中原为宗旨。并创办《白话报》,以“鉴湖女侠秋瑾”署名,发表《致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同年秋,参加冯自由在横滨组织的三合会,受封为“白纸扇”(即军师)。1905年初,在日语讲习所毕业后,报名转入东京青山实践女校附设的清国女子速成师范专修科,随即回国筹措继续留学费用。归国后,分别在上海、绍兴会晤蔡元培、徐锡麟,并由徐介绍参加光复会。同年7月,回到日本,不久入青山实践女校学习。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由冯自由介绍,在黄兴寓所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在留日学习期间,她写下了许多充满强烈爱国思想和饱满革命热情的诗篇。慷慨激昂,表示:“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1906年初,秋瑾在反对日本文部省颁布的限制中国留学生的“取缔规则”风潮中,愤而归国。先在绍兴女学堂代课。3月,往浙江湖州南浔镇浔溪女校任教,发展该校主持教务的徐自华及学生徐双韵等加入同盟会。暑假离职赴沪,与尹锐志、陈伯平等以“锐进学让”为名,联系敖嘉熊、吕熊祥等运动长江一带会党,准备起义。萍浏醴起义发生后,她与同盟会会员杨卓林、胡瑛、宁调元等谋在长江流域各省响应,并担任浙江方面的发动工作。到杭州后,与将去安徽的徐锡麟约定,在皖、浙二省同时发动。此时她在杭州新军中又发展了吕公望、朱瑞等多人参加同盟会与光复会。不久,萍浏醴起义失败,接应起义事遂告停顿。1907年1月,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并为该报写了《发刊词》,号召女界为“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旋因母丧回绍兴,又先后到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络会党。这时大通学堂无人负责,乃应邀以董事名义主持校务。遂以学堂为据点,继续派人到浙省各处联络会党,自己则往来杭、沪间,运动军学两界,准备起义。她秘密编制了光复军制,并起草了檄文、告示,商定先由金华起义,处州响应,诱清军离杭州出攻,然后由绍兴渡江袭击杭州,如不克,则回绍兴,再经金华、处州入江西、安徽,同徐锡麟呼应。原定7月6日起义,后改为19日。但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其弟徐伟的供词中牵连秋瑾。10日,她已知徐失败的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4日下午,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15日凌晨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巾帼英雄的故事:

花木兰:

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来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穆桂英:传说故事人物。生长于山东穆柯寨,寨主穆羽之女,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因在阵前自招杨宗保为源婿,归于宋营。在抗知击辽的入侵时,她飒爽英姿,跃马横刀,与杨家诸将领一道,所向披靡,屡建战功。宗保在抗击西夏的战争中死去后,佘太君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征西时,她已五十岁,但她锐气不减,仍挂先锋印,一马当先,力战番将。是古代流传道的巾帼英雄形象,深为群众所喜爱。民间以“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等故事流传最广

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把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巾帼的种类及颜色有多种,如用细长复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制";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冼夫人又称冼太夫人、冼太、岭南圣母公元522年农历11月24曰出生在古高凉地区今广东省茂名境内死于公元六0二年正月十八曰。享年八十。她的一生顺应人民的要求zd和愿望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她和她的子孙们相继为岭南地区持续百年的相对稳定促进广东南部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爱国主义典范。

巾帼英雄事迹。

一、妇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

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

二、花木兰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经好莱坞拍成动画片后更是全球闻名。真正的花木兰历史上确有其人,生卒年不详,魏氏女,为湖广黄州府西陵县双龙镇人(湖北黄陂人)。

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冒顿单于之子,名稽粥)大举入塞,杀掠甚众。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木兰父当往,而年已老迈,弟尚年幼。木兰悯其父老,便替父从征。

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后凯还,天子嘉其功,封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

三、吕母

吕母(?~公元18),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的女领袖。她是琅琊海曲(现属日照东港区)人。子吕育,任县游徼,掌管一方巡察缉捕。

王莽新朝天凤元年(公元14年),吕育因没有按县宰吩咐去惩罚那些交纳不起捐税的百姓,以至于被县宰所杀。吕母满怀悲愤,发誓为儿子报仇。她把家产全部拿出来,经过一番周密策划,很快拉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演练兵马,等待时机。

天凤四年(公元l7年),吕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自称“将军”,率领起义大军浩浩荡荡杀向海曲城。经过一番激战,活捉县宰,将其处死。

从此,吕母声名大振,远近贫苦农民纷纷投奔于她。不久,起义军发展到上万人。吕母起义,点燃了反抗王莽统治的火炬,并很快形成席卷全国的燎原之势。天凤五年(公元l8年),吕母病故,其部卒大部分参加了赤眉军,其余部分分别投奔到青犊和铜马等农民起义军中。

四、冼夫人

周恩来总理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约520—601)是岭南俚族(百越的一支)杰出的政治领袖。她出身于首领世家,“幼贤明,多筹略”,善于“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从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卓越不凡的领袖人物。

她常规劝亲族为善,以“信义结于本乡”,且为人秉公处事,不徇私情,因而在乡里很有威信,深得当地百姓拥护和爱戴。

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进军岭南,遭到陈朝旧臣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抵抗,冼夫人获悉后立即派其孙冯魂前往迎接隋军,并以自己所辖八州归附隋朝,使隋军得以进至广州,最后完成岭南地区的统一。

冼夫人也因此受封为谯国夫人。冼夫人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具备称雄割据的条件。但她在全国处于混乱分裂之时,不搞割裂分治,而始终拥护封建朝廷和维护祖国的统一,成为支持南朝梁、陈两代和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

五、迟昭平

西汉农民起义的巾帼英雄。迟昭平,平原县城南人,生卒年月无考。迟昭平也于吕母起义的同年秋,聚众数千人在河阻中(现平原城西南)举行起义,抗官税,荡府衙,杀豪绅,掠贵族,扶危济弱,分粮与贫苦百姓,一时声威大震,成为众豪杰中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女领袖。

由于斗争形势的发展,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夏,迟昭平部与徐异卿部汇合,战斗在平原、富平、乐陵、无棣、盐山等地,队伍很快发展到10万之众。

这支农民起义军,不但攻县郡,杀贪官污吏,抢府衙官库,砸地方牢狱,拯求身隐囹圄的无辜百姓,给王莽统治集团以沉重打击。

同时,他们也袭击地方豪强的营堡、乡聚(乡镇民团),无情的打击那些宦官、王孙、公侯,没收他们剥削的粮食和财物,分散给贫苦百姓,深受广大贫民的拥护。

1、巾帼英雄花木兰

从小个聪明伶俐、志气高昂的花木兰,得知年迈的父亲将被征招入伍,以对抗日渐入侵的匈奴时,她不禁为父亲的安危担忧。花木兰决定告别家乡,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并讲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2、巾帼英雄穆桂英事迹

原为穆柯寨木羽之女,曾生擒杨宗保,并招之成亲,成为杨家将之一员。大破天门阵之后,穆桂英等十二名杨门女将奉命出征西夏,在虎狼峡(今古浪峡)遭到西夏的阻击。为了探测敌情,穆桂英带了两名女将,沿一条小道爬过一座山头,穆桂英向峡口了望,只见峡口处密密麻麻到处都是西夏的兵马。穆桂英正看得出神,突然一阵密集的冷箭射来,穆桂英等三名女将当场中箭身亡。留守在崖下的其他几名女将见穆桂英中了埋伏,便赶紧一起上来救援,但是悬崖实在太陡峭,只有九名杨门功夫最好的女将爬了上去。由于寡不敌众,女将们最后全部牺牲在崖顶。穆桂英死后她和其他几位女将的首级被西夏人割去号令,无头尸体则抛到滴泪崖下。后来杨家从另一路进攻的女将杨满堂率领援兵赶来将穆桂英等人的无头尸体收殓安葬,这就是杨家将坟。佘太君闻讯赶来祭奠,追悼亡灵,悲恸而哭,声震山岳,感动了鹰嘴山崖,山神流泪不止,泪滴化作山崖石子沿崖滚下。后来,此崖就被人们叫做“滴泪崖”。现在当地还有滴泪崖、杨家将坟等等古迹。

穆桂英的主要功绩:1、抗辽---大破天门阵,痛歼辽国的萧太后亲率的侵宋辽军主力,此后辽军再也不敢南侵,辽宋边境再无大战事。2、平南---广西侬智高叛乱,穆桂英及夫杨宗保挂帅出征,平定南方的叛乱。3、穆桂英战功卓著,被宋朝廷封为浑天侯。4、征西---穆桂英率12寡妇征西,虽然她在虎狼峡中了埋伏壮烈牺牲了,但杨门女将最终还是大获全胜,西夏议和臣服。

3、巾帼英雄冼夫人,

生于梁死于隋,身历三朝,至今十五个世纪,她的英雄形象依然深深地刻在中国人民心中,被陈、隋皇朝敕封为“石龙郡太夫人”、“宋康郡夫人”、“谯国夫人”,死后谥封为“诚敬夫人”。后来,又被明太祖和清朝同治皇帝分别谥封为“高凉郡太夫人”、“慈佑太夫人”。冼夫人本是俚人首领,她带头与汉官冯宝结婚,这是俚汉两族和睦及融合的动力。冼夫人与冯宝结婚,本身就是一种促进民族团结的行为,更何况她结婚后,“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每与夫宝参与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属,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祖国南疆民族团结的局面更为牢固。许多俚人都将冯宝视为自己的首领,显示了俚汉民族的团结融合,对当时社会俚人的汉化和岭南社会的长期稳定,起了推动作用。2)军事上,反对地方割据和分裂活动,维护国家统一

冼夫人的一生,以其卓越远见,智勇双全的胆识,非凡的谋略,果毅的决策,竭力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地方割据,打击一切分裂活动,为国家的统一和岭南的安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冼夫人反对地方割据和分裂活动,维护国家统一,正史记载主要有四次军事行动。

第一是梁太清二年(548年)八月,智挫高州刺史李迁仕,配合陈霸先平定了侯景的叛乱,解救了梁朝的危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第二是陈太建元年(569年),与陈朝的章昭达配合,内外夹攻,击败了广州刺史欧阳纥声势浩大的反叛,粉碎了分裂国家的阴谋。

第三是隋开皇九年(589年),打破徐登的封锁抗拒,迎隋将韦光入广州,为隋的统一全中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四是隋开皇十年(590年),指挥军队击溃王仲宣的叛乱,进军南海,解救了广州之围,又一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她还在耄耋之年,亲自戴盔披甲,骑着穿甲衣的战马,带着硬弓强驽的骑兵,护着隋使者巡抚各州,安定了整个岭南的局势。

(3)经济上,积极传播汉族当时的生产技术,推动岭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冼夫人与冯宝结婚后,在岭南地区积极传播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她教育百越各部落“尽力农事”,提倡男耕女织。经过数十年的开发,岭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如纺织、铸铜、制陶瓷、造船等等都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海南岛,她在梁朝时请建崖州后,加速了当地封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至今海南各地人民还长期对她感恩佩德,顶膜礼拜,奉若神明。4)文化上,发展封建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冼夫人大力宣传汉族的文明与进步,改革俚人落后的社会习俗,发展封建文化,不断推动社会进步。“以礼仪威信镇于俗,汲引文华,士相与为诗歌,蛮中化之”、“蕉荔之圩,弦诵曰闻。”岭南地区“自隋之后,渐袭华风,休明之化,沦洽于兹,椎跣变为冠裳,侏离化为弦诵,才贤辈出,科甲蝉联,彬彬然埒于中土。”冼夫人为岭南社会的进步,的确作出了重大贡献。

4、巾帼英雄秦良玉

字贞素。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为石砫宣抚使马千乘妻。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救援沈阳抗击后金,被明熹宗封为二品夫人、充总兵官,并赐“忠义可嘉”匾额。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榆关)。崇祯三年,又奉诏勤王,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城,受到崇祯帝优诏褒美并诰封一品夫人,加封都督同知、挂镇东将军印。并且在四川、贵州地区又相继击败奢崇明、安邦彦、张献忠、罗汝才等叛军,取得成都之捷、重庆之捷、夔门之捷等。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晋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永历皇帝加封太子太傅,仍以镇东将军督兵靖川。去世后谥号“忠贞”。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将相列传(非列女传)的巾帼英雄。

5、巾帼英雄樊梨花

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凉国(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后投唐,与薛丁山结为夫妇。二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

6、巾帼英雄折太君(即历史上的佘太君)

名赛花,西京大同人,乃后周四镇节度使折从阮之孙,永安节度使镇府州折德(户衣)之女。折太君自幼随父折德(户衣)镇守府州,善于骑射,配与北汉名将杨业为妻。折太君生性敏慧,弓马武艺拥熟,深知兵法,辅佐杨业屡立战功,官居云州观察使,号称杨无敌。后来在征辽之时,潘仁美挂帅,杨业为先锋之职,不意潘仁美向怀私怨,包藏祸心,逼孤军而临绝险,陈家峪矢尽力穷,番将则乌屯云集,遂致全军皆陷,杨业被俘,三日不食而亡。杨业为国捐躯之后,折太君又协助长子杨延昭抗辽立功,累任崇仪副使、江淮南都巡检使、知定远军、保州(保定)缘边都巡检使、本州防御使、高阳关副都部署署、加如京使。杨延昭戍边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宋朝皇帝真宗也赞扬地说:“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北宋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杨延昭病逝军中,终年57岁,河朔之人多望延昭灵枢痛哭流涕,悲声直上九霄。杨延昭之子杨文广从狄青南征有功,授兴州防御吏、知泾州,为定州路副都总管,迁步军部虞侯,卒后赠同州观察使。

7、巾帼英雄梁红玉

梁红玉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原籍池州,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腊起义,祖父和父亲因贻误战机被杀,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朝廷派童贯率军平定方腊,最后方腊被韩世忠所捉。此时宋高宗没有行动的自由,隆裕太后和宰相朱胜非密派梁红玉驰往秀州,催韩世忠前来救助,并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韩世忠很快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乱,授武胜军节度使。

这年冬天,金人再度进犯,从黄州和采石矶两处渡江,直逼临安。宋高宗逃至越州。韩世忠留守秀州,建炎四年元宵节金兀术下战书与韩世忠,约定第二天开战。韩世忠听从梁红玉的计策把宋军兵分两路,看中军摇旗为号,进行包围截杀。结果金军大败。韩世忠放声高歌:万里长江,淘不尽壮怀秋色,漫说秦宫汉帐,瑶台银阙,长剑倚天氛雾外,宝光挂日烟尘侧!向星辰拍袖整乾坤,消息歇。龙虎啸,凤云泣,千古恨,凭淮说。对山河耿耿,泪沾襟血。汴水夜吹羌管笛,鸾舆步老辽阳幄。把唾壶击碎,问蟾蜍,圆何缺?

有奸细向金兀术献了一计:以土覆船板,以火箭烧毁韩世忠战船。但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策以少胜多,围困敌军近五十天,使金军不敢随便渡江侵犯。岳飞被害后,韩世忠也被罢去兵权,他索性辞去官职,与梁红玉白头相守。

以上均符合您的要求,您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请采纳

中国古代的四大巾帼英雄:花木兰、穆桂英、樊梨花、梁红玉

花木兰

花木兰:姓魏,名木兰。隋代人,花木兰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公元1201-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

可惜,这座古雅祠宇,1943年毁于战火。现幸存祠碑两通。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内东侧。碑为青石,通高3.6米,宽1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二龙云里戏珠,布局对称,造形大方。篆字题名《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四边刻有图案,上边用夸张浪温的手法,刻有二龙戏珠,龙头大而逼真,龙身简而细小,穿入流云,生动美妙。两边阴刻牡丹花纹,线条活泼流畅,古朴而不俗。碑文正书31行,满68字,其刻书精美,苍劲有力。龟座高0.7米,龟形伸头直尾,四肢半曲,似起似卧,栩栩如生。碑文下款:元朝元统二年,祖居归德汤德立石,侯有造撰文,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此碑经专家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1982年,由省文局拨款,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碑楼四周砌有围墙。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外西侧。通高2.14米,宽0.78米,方座,碑额刻有深浮雕盘龙,篆字题名,碑文正书,归德府商丘县庠生孟毓谦撰文,归德府商丘县邑大学生孟毓鹤书丹,芒山石工张握玉刻石。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木兰文化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已确凿无疑。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壮的诗。《木兰辞》被列入中小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所诵颂;多年来,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木兰从军》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保卫国家的战斗中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壮举。人们为了纪念她,在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每年的四月初八,木兰的生日,人们前来祭祀,人山人海,庙会盛大。现在,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子不但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由于美国迪斯尼公司耗巨资制作的卡通片《花木兰》的巨大影响,她的美名已传遍了全球。美国新闻媒体赋诗称赞"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名响;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

穆桂英:

传说故事人物。生长于山东穆柯寨,寨主木羽之女,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因在阵前自招杨宗保为婿,归于宋营。在抗击辽的入侵时,她飒爽英姿,跃马横刀,与杨家诸将领一道,所向披靡,屡建战功。宗保在抗击西夏的战争中死去后,佘太君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征西时,她已五十岁,但她锐气不减,仍挂先锋印,一马当先,力战番将。是古代流传的巾帼英雄形象,深为群众所喜爱。民间以“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等故事流传最广。

樊梨花:

“薛家将”中人物。原为寒江关关主樊洪之女。后投唐,与薛丁山结为夫妇。二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富于反抗精神,武艺高强,神通广大的女英雄。

梁红玉

梁红玉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原籍池州,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腊起义,祖父和父亲因贻误战机被杀,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朝廷派童贯率军平定方腊,最后方腊被韩世忠所捉。

平定方腊后,在庆功宴上,韩世忠与梁红玉初次见面,二人对视生情,终成眷属。他们相亲相爱的生活一直伴随着战争度过。梁红玉有身孕后留在京城,却被苗傅和刘正彦扣押,但二人碍于韩世忠的勇猛并不敢难为他们母子。

此时宋高宗没有行动的自由,隆裕太后和宰相朱胜非密派梁红玉驰往秀州,催韩世忠前来救助,并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韩世忠很快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乱,授武胜军节度使。

这年冬天,金人再度进犯,从黄州和采石矶两处渡江,直逼临安。宋高宗逃至越州。韩世忠留守秀州,建炎四年元宵节金兀术下战书与韩世忠,约定第二天开战。韩世忠听从梁红玉的计策把宋军兵分两路,看中军摇旗为号,进行包围截杀。结果金军大败。韩世忠放声高歌:万里长江,淘不尽壮怀秋色,漫说秦宫汉帐,瑶台银阙,长剑倚天氛雾外,宝光挂日烟尘侧!向星辰拍袖整乾坤,消息歇。龙虎啸,凤云泣,千古恨,凭淮说。对山河耿耿,泪沾襟血。汴水夜吹羌管笛,鸾舆步老辽阳幄。把唾壶击碎,问蟾蜍,圆何缺?

有奸细向金兀术献了一计:以土覆船板,以火箭烧毁韩世忠战船。但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策以少胜多,围困敌军近五十天,使金军不敢随便渡江侵犯。

岳飞被害后,韩世忠也被罢去兵权,他索性辞去官职,与梁红玉白头

评论(2)|2614

举报|2013-11-2418:19热心网友最快回答

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名曌,汉族。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继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年—683年)、唐中宗时为皇太后(683年—690年),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705年),705年退位。

武氏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彠次女,母亲杨氏,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生活在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本名武明,14岁入后宫为才人(正五品),唐太宗赐名媚,人称“武媚娘”。高宗时上尊号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改尊为“则天顺圣皇后”。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等。后世通常称武氏为“武则天”或“武后”。

秦良玉(1574~1648年),字贞素。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官至明朝的光禄大夫、忠贞侯、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提督、一品诰命夫人。

《明史》、《南明史》等史书记载到:“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料敌如神,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自幼从父秦葵习文练武。

根据重庆官方对秦良玉所遗留下来的衣物等遗物测定,其身高约1米86左右。

秦良玉一生戎马40余年,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将相列传(非列女传)的巾帼英雄。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女子。郭沫若曾撰文赞誉秦良玉:“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北京宣武门四川营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遗址(门上刻“蜀女界伟人秦少保驻兵遗址”十二大字)。

平阳公主

高祖第三女平阳公主。义兵起,公主于鄠县庄,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略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无得侵掠,故远近奔赴甚众,得兵七万人。公主间使以闻,使者至,高祖大悦。及义军渡河。公主引精兵万馀,与太宗会於渭北,与其驸马柴绍,各置幕府。营中号为娘子军。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以独有军功,每赏赐异於他主。及薨,追谥曰昭。

佘太君,名赛花,和其他传说中的杨门女将不同,历史上确有其人。曾祖父曾任后唐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北十里)刺史,隶属李克用;祖父折从远,公元930年后唐明宗授他为府州(今陕西府谷县)刺史;父折德扆,后汉隐帝特任府州团练使。据清代兵部尚书毕沅《吴中金石记折克行碑》中记载:折恭武公克行神道碑,在府谷县孤山堡南,叙折太君事,世以此碑为折太君碑。考折太君,杨继业妻折德扆女也,墓在保德州南折窝村。折太君即是历史上的佘太君。

迟昭平

西汉农百民起义的巾帼英雄。迟昭平,平原县城南人,生卒年月无考。迟昭平也于吕母起义的同年秋,聚众数千人在河阻中(现平原城西南)举行起义,抗官税,荡府衙,杀豪绅,掠贵族,扶危济弱,分粮与贫苦百姓,一时声威大震,成为众豪杰中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女领袖。

由于斗争形势的发展,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夏,度迟昭平部与徐异卿部汇合,战斗在平原、富平专、乐陵、无棣、盐山等地,队伍很快发展到10万之众。

这支农民起义军,不但攻县郡,杀贪官污吏,抢府衙官库,砸地方牢狱,拯求身隐囹圄的无辜百姓,给王莽统治集团以沉重打击。

同时,他们属也袭击地方豪强的营堡、乡聚(乡镇民团),无情的打击那些宦官、王孙、公侯,没收他们剥削的粮食和财物,分散给贫苦百姓,深受广大贫民的拥护。

近现代史上的巾帼英雄有那些

1、刘守玟

刘守玟(1920—1938),女,1920年出生于湖南汉寿县新兴乡,军刘村人,抗日女英雄。1938年5月于台儿庄战役中,因抢救伤员而牺牲,时年18岁。

刘守玟1935年考取长沙周南女中,1937年参加随谭道源22军丁玲所带领的女学生卫生队赴上海淞沪战役。因伤亡惨重,所部回湖南整编到50师卫生队。

2、林心平

林心平(1919—1942),浙江平阳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事地下交通工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机要秘书。1937年11月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先后在中共中央长江局、中共浙江省金华特委从事统战工作。

1939年秋任新四军第一支队文工团副团长。同年冬到溧阳县新昌协助开辟新区工作。以办夜校的形式,宣传、发动群众,组织贫农小组、妇抗会、青抗团,并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1941年3月起,任金坛、溧阳、宜兴、武进、丹阳五县抗日联合政府文教科科长。

同年夏,为扩大抗日武装,分散敌人兵力,党组织决定由她兼任宜兴县官村区区长,负责开辟长滆东南边区的抗日武装斗争。经数月工作,将张河港大河抗日游击区扩展到滆湖南岸的新桥一带。1942年6月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日军逮捕。最终惨遭日军杀害。

3、陈康容

陈康容(1915—1940),祖籍福建省永定县,出生于缅甸。1937年陈康容在厦门与中共厦门工委接上关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5月受党组织委派,回到家乡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1940年7月16日晚上,陈康容被当地保安团兵抓获。

敌人为从陈康容口中获得党组织的情况,下令把陈康容吊在房梁上用皮鞭抽打。陈康容被打得皮开肉绽、死去活来,但坚贞不屈,决不招供。她在《自首书》上写道:“青春无价比,团聚何须提,为了伸正义,岂惧剥重皮!”1940年8月16日夜,陈康容被残酷活埋在抚市的山墩上,牺牲时年仅25岁。

4、赵一曼

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今四川省翠屏区白花镇)。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

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其故里宜宾有“赵一曼纪念馆”,相关电影有《赵一曼》《我的母亲赵一曼》等。2010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5、刘胡兰

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著名的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担任妇救会秘书,后为主任,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

14岁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5岁英勇就义,毛泽东主席知道后非常伤心,专门为刘胡兰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也是唯一三代领导人均为其题字的英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守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心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康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一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胡兰

第一个,宣太后芈八子

第二个、吕后(她维持了大汉的稳定)

第三个复、昭君(用一个女人来还男人们的和平,我们汉家男儿其实挺吃软饭的)

第四个、北魏冯太后(奠基了后世伟大的隋唐)

第五个、平阳公主(大唐的公主都很生猛,但是最牛的还是平阳公主,带制兵打仗能力不输于当时的很多名将,服了)

第六个、秦良玉(明末的女将军,让知几乎所有降清的大明将军和官员汗颜的女子)

第七个、柳如是(自己掏钱组织义军抗清,男人们,不要瞧不起女人,也不要瞧不起风尘女子,有时候我们连他们道的一个头发丝都不如)

当代巾帼英雄

李灵

1982年出生于河南省淮阳县,毕业于淮阳师范,毕业后办起了许湾乡希望小学,被网友"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被评为中央电视台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2011年被国务院选为《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杰出代表人物之一,全国人大代表。

2.姚厚芝

女,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红土村村民。2006年姚厚芝查出乳腺癌,需立即做切除手术。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姚厚芝选择了"药疗"。经3年多的时间,终于绣好了《清明上河图》2014年2月10日,姚厚芝荣获2013感动中国人物。

3.许月华

人称"板凳妈妈",1956年出生在湖南湘潭板塘乡,1岁时失去父亲,母亲在她12岁时也去世了。由于家境贫寒,许月华没有上过一天学。就在母亲去世那年,为谋生计,她偷偷跑到铁路上捡煤渣,不幸被火车轮夺去了双腿。

没有双腿的她开始用两个四角板凳支撑着,学习一手一步地向前"行走"。每天天没亮,她就开始练习。深夜福利院的人都睡了,她仍不肯休息。摔倒、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

许月华终于重新学会了"走路",成为福利院编外保育员。许月华同志2010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责任公民,荣获央视2010年度全国"三农"人物奉献奖。

4.冼夫人

周恩来总理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约520—601,,是岭南俚族,,百越的一支,,杰出的政治领袖。她出身于首领世家,“幼贤明,多筹略”,善于“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从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卓越不凡的领袖人物。

她常规劝亲族为善,以“信义结于本乡”,且为人秉公处事,不徇私情,因而在乡里很有威信,深得当地百姓拥护和爱戴。冼夫人始终维护中央集权和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行为,深深影响了她的后代。

5.、梁红玉

梁红玉(1102—1153),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丈夫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淮安北辰坊人,原籍池州,也就是现在安徽省贵池县。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建炎四年春,金军从杭州饱掠北归。韩世忠的部队已紧急出动,沿运河水陆两岸齐头并进,抢先占领京口一带的金山、焦山,专截金兀术的归路。当天金兀术就给韩世忠下了战书,约定第二天开战。

岳飞被害后,韩世忠愤然辞官,与梁红玉归隐杭州西湖。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悒郁而逝。夫妇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

拓展资料:

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把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

巾帼的种类及颜色有多种,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巾帼英雄

道德模范王巧芬:“铁路巾帼”。

2010年8月19日k165次旅客列车在行使到四川石亭江大桥上时,大桥的5号、6号桥墩由于洪水冲击突然倾斜,导致列车第5号至17号车厢脱轨,随时可能坠入江中,车上1318名乘客和46名乘务人员危在旦夕。当时作为列车长的王巧芬抑制住内心的恐惧,果断的采取抢险应急预案,组织乘务人员对旅客进行有序的转移,在短短15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了所有旅客的转移,创造了铁路防灾救灾史上的奇迹。三八红旗手标兵尤立红:“油田巾帼”。

多年来,尤立红奋发有为,展现了天津市石油工人和津门妇女的良好精神风貌。她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结合工作实践,先后解决各种生产难题80多个,提合理化建议百余条,进行技术革新15项,累计创直接经济效益达上千万元。

80后扎根希望的田野上:“村官巾帼”张天然。

2007年毕业后,张天然被选派为江苏省首批到经济薄弱村任职的“村官”,经过她的努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后,张天然帮助村里开辟了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室,添置了远程教育设备,购置3000多册实用书籍,现在,洪楼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学会了创业致富,村民们打心底里佩服她。

这些“英雄”只是无数个在我们身边默默奉献的伟大女性的缩影,随着时代的进步,公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正在一步步提升,政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得到了牢固树立,一系列促进妇女发展的政策也为妇女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正是这些改善使得广大妇女同志在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大展拳脚。

★当代巾帼英雄任长霞

市妇联在全体干部职工中组织开展向任长霞同志学习活动,倡议全市妇女学习当代巾帼英雄任长霞。

学习中,大家认识到,任长霞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妇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当代巾帼英雄的赞歌,她是中国女性的骄傲。

学习她热爱党、热爱祖国的坚定信念;学习她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学习她清正廉洁、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操;学习她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巾帼英雄朴今淑---为人生注入真爱

她,是一个为理想执着的女性!她,是一个把真爱注入人生的巾帼英雄!她,一直是和谐家庭事业的热心建设者,她把很多的时间投入到了公益事业,从捐资助学、扶贫救困到建设理想家庭、致力于国际和平,一直坚定不移地用爱心与责任为公益事业鼓与呼!

多年来,她满怀爱心与责任,竭尽所能为教育助学和国内外社会公益事业捐赠共计2000多万元,被誉为中国“公益事业的守望者”。2005年被评为“中国公益事业十大新闻人物”、“中国慈善之星”,受到了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何鲁丽、彭

爱国反清、用流血牺牲促进辛亥革命的巾帼英雄秋瑾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值得纪念和学习的女英雄。她的精神感人,她的英名永存!

秋瑾于1875年11月8日(农历十月十一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一个官宦家庭,她的祖父秋嘉禾,父亲秋寿南都曾为清朝官吏。1907年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六)秋瑾拒绝退避,临危不惧,英勇就义于她的祖籍浙江省绍兴市轩亭口。如今,在她的牺牲地高高地矗立着秋瑾烈士纪念碑,她居住过的和畅堂,解放后被人民政府辟为秋瑾故居。在杭州西湖西冷桥畔,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墓前建有秋瑾烈士墓。孙中山先生曾亲笔为秋瑾题词:"巾帼英雄"。周恩来总理生前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生为我越东女儿争光"。

优裕欢乐中度过童年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小名玉姑,后又自称"鉴湖女侠"。

秋瑾出生的年代,正值中国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日,由于清朝的腐败、卖国,亿万中国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苦痛深渊,民不聊生,国家日渐衰败。由于秋瑾的祖父和父亲先后都为清朝官吏,她的童年是在优裕的生活和欢乐之中度过的。在秋瑾的一生中,童年是她唯一无忧无虑,轻松快乐的时期。

秋瑾兄妹四人,兄长秋誉章,字徕绩,妹秋闰呈(后改称名呈),字佩聊,弟秋宗祥(后改为宗章)。

秋瑾稍大即入家塾,念的是《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等,但她爱读的却是诗词,明清小说和笔记传奇。在翻阅"闲书"中,使她看到"子曰诗云"之外的新鲜世界。她特别仰慕的是那些古今英雄豪杰,在很小的时候就写过诗句:"今古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说不封侯?"、"莫重男儿薄女儿,始信英雄亦有雌。"这是她为明末两位女中豪杰秦良玉、沈方英写的诗作《题芝龛记》中的两句。她从小不仅仰慕英雄豪杰,进而还立志要做英雄豪杰那样的人。

秋瑾从小聪颖,她念过的诗词过目不忘,祖父和父亲都惊喜不已。祖父秋嘉禾那时在福建厦门、漳州一带为官,每每下堂回来,看到秋瑾小小年纪,抱着杜甫、辛弃疾、李清照的诗词吟读不舍,有时,秋瑾还捧着自己作的小诗给爷爷看。爷爷坐在太师椅中,捻着长长的胡须,欣赏着孙女的吟唱,脸上露出甜甜的微笑。父亲秋寿南也为女儿惋惜说,"阿瑾若是个男儿,考(科举)起来不怕不中。"

秋瑾虽是女子,但自幼身带豪气,喜好习武。爷爷秋嘉禾60(1890年8月)的时候告老还乡,从福建回到浙江绍兴。那时,秋瑾15岁。还在福建的时候,秋瑾就听母亲说舅父和表兄都精通武术,回到绍兴以后,她天天缠着母亲要去舅舅家。秋瑾终于如愿到了浙江萧山舅舅家,向舅舅和表兄学习刀剑棍棒。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习武非常不易,因为秋瑾也和其他女子一样从小缠了脚。每次习武下来,裹脚布上渗满了鲜血,疼痛难忍,但她想到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便咬紧牙并坚持下来,从不疼叫苦。还是刚学骑马的时候,秋瑾由于心切求胜,一不小心,两腿一夹马肚子,那马向前猛一窜,秋瑾就从马背上摔下来,来了一个前滚翻。虽然疼痛难忍,倔强的秋瑾害怕舅舅再不让她骑马,就咬着牙关连声说“一点不疼”。回到家里,秋瑾每天闻鸡习武,挥刀舞剑,骑马驰骋于山野之间。后来,在革命活动中,她练就的本领,还真用上了派场。

秋瑾是在优裕的生活和欢乐中度过童年的,但使她终生痛恨又无奈的一件事是缠足,是旧礼教旧习俗害了她。她从中也深切体会到,妇女们要觉悟起来,向封建旧礼教宣战,在社会革命中争取妇女的彻底解放。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中最大的一件痛苦事又向她袭来,命运向她又一次发起挑战,但她仍然是胜利者。

黑暗樊篱中苦索苦争

秋瑾本是一位性情豪爽,热情奔放,有着远大志向的女子。但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条件下,封建礼教和传统习俗使她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896年5月17日,由父母包办秋瑾嫁给了一个胸无大志的纨绔子弟王子芳。

1894年,秋瑾20岁时,她的父亲秋寿南调任湖南湘潭任厘金局(税务局)总办。湘潭有一个叫王黻臣,是当地一个富商,开有当铺、钱庄、茶号。秋瑾的父亲本来就与王相识,来到湘潭又经常来往,成了莫逆之交。一天,秋寿南的好友李润生来到秋家,满脸堆笑。原来,他是受王黻臣之托为其儿子王子芳给秋瑾提亲的。王子芳比秋瑾小4岁,曾就读于岳麓书院。"生得面目俊秀,潇洒风流,颇有文名,获得父母欢心"。秋瑾的父母对这门亲事很满意,认为两家门户相当,就把秋瑾嫁给了王小芳。秋瑾对王子芳并不了解,也不愿嫁给王子芳,秋瑾曾提出:"我为什么要嫁他?"。但是,当时男女婚配全凭"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秋瑾只得从命。

秋瑾所嫁的丈夫王子芳曾读过书,但胸无大志,只知吃喝玩乐,随波逐流。而她的婆婆也是思想顽固,性情暴躁,对秋瑾要求非常苛刻的人。结婚以后,秋瑾每天都要早晚两次去向婆婆请安,一举一动都要严守家规,稍有不慎,婆婆就要当面指责。

秋瑾本是性情豪爽,心怀大志之女,无奈嫁给一个家富却无志,庸碌且无能之夫,犹如一条欢畅奔腾的激流被婚姻的堤坝禁锢成一潭死水,又如一只欢乐的小鸟被困于樊笼而每日长叹。秋瑾在写给大哥的信中曾说道:"吾以为天下最苦最痛之无可千语者,惟妹耳……","妹如得佳偶,互相切磋,此七八年岂不能精进学业?名誉当不致如今日,必当出人头地,以为我宗父母兄弟光,奈何遇此比匪无受益,而反以终日之气恼伤脑筋"。秋瑾还在《精卫石》中借主人公黄鞠瑞之口,抒发了对婚事的不满:"有个财主苟百万,家中新发广金银。公子今年十六岁,闻言相貌尚堪增。闻我家大小姐多才貌,特请了魏大人君之做媒人……。大小姐亦是多烦恼,曾把微词柬母亲。太太因为苟家富,无百爱惜女儿身,回言自己休多管,做主还须父母亲,岂有自己休不怕,三从古礼岂无闻?小姐始此生了气,终朝至夕不欢欣。"

秋瑾在王家每日彷徨苦恼,犹如困兽。

1899年戊戌政变后,王子芳花了上万两银子捐了一个户部主事的京官,于是,全家搬到了北京。王子芳整天忙着迎官拜客,极尽阿谀奉承,还结交了几个贝子、贝勒,常常是花天酒地,酒醉如泥,甚至彻夜不归。秋瑾与夫越来越疏远冷淡。一天晚上,王子芳让秋瑾备宴请客,结果他自己却出去吃酒去了,秋瑾十分生气,苦恼烦闷之中,就带上仆人到戏园看戏去了。她第一次女扮男装,回到家里,王子芳竟然伸手打了秋瑾,她愤然离家住进了泰顺客栈。其实,自到京城,秋瑾就想冲出家庭的樊笼,为反对封建,振兴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好说:“人生处世,当医济艰危,以图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到1901年9月7日,西太后逃往西安,不久,为了苟和图安,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辛丑条约》上签了字。中国社会更加黑暗,更加沦为殖民地。秋瑾早就读过陈天华等人的文章,陈天华的《革命军》、《猛回头》、《警世钟》都对秋瑾的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反对封建,推翻清朝统治",秋瑾已明确认识到,人生必须走这样的路。

到北京后,秋瑾还结识了几位进步女性,再加上她经常用心读报读书,思想境界大为开阔。对秋瑾影响较大的是与她拜为姐妹,义结金兰的吴芝瑛。吴芝瑛是一位正直而富有爱国心的妇女,她的丈夫廉泉曾参加"公车上书",后在上海开:“开明书店”。吴芝瑛非常支持秋瑾从事妇女解决活动,组织了进步妇女"谈论会",经常聚会谈论天下大事。秋瑾还结识了一位日本妇女--京师大学堂日本教习服部博士的妻子服部繁子。秋瑾从服部夫人那里了解了许多日本的情况,她还决定到日本去留学,探索人生之路,探索报国之策。她认定,只有出国留学,才能突破牢笼,才能自立自救,才能施展抱负,才能拯救祖国。

秋瑾终于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篱,由苦索苦争,奔向反封建的革命之路。秋瑾为表示决心还毅然脱掉了女儿装,坚立男儿志。服部夫人后来在《回忆秋瑾女士》中写道:"事情很出于意外,出现在我面前的这位朋友,到底是男是女:苗条的身子稍向前弯,浓刻的黑发散乱地披着,一身洋式的男装。蓝色的鸭舌帽歪戴着,盖住了半只耳朵;身上穿着很不合身的半新半旧的普通男式西服,袖子过长……肥大的裤管下面露出茶色的皮鞋,胸前系着一条绿色的领带,脸色白得发青,大眼晴,高鼻梁、薄嘴唇。身材苗条,好一个潇洒的美男子。"巾帼英雄的风采跃然纸上。

为推翻封建矢志不移

心怀大志,反清爱国的秋瑾,在封建樊篱中苦索苦争8年,终于走向了一个广泛的天地,成为顶天立地的巾帼英雄。

1904年2月,在秋瑾赴日留学前夕,几位女友在京南陶然亭为她饯行送别。秋瑾不禁忆旧抚今,感慨万千,写下这样的诗句“梁携手处,千里暮云横”。1904年3月,秋瑾与好友服部夫人到上海,回绍兴拜别了老母,毅然登上了轮船。临行前,她特意到像馆拍照了一张身着男儿西装的照片,成为历史的纪念。1904年6月28日,秋瑾与服部夫人在上海乘上"独立号"轮船,7月2日船到日本神户,4日乘火车到达东京,开始了她的留学生涯,彻底走上了反清爱国的革命人生之路。

在东京,秋瑾亲眼目睹了日本明治维新后繁荣的资本主义景象,心中燃起对祖国无限的希望。她首先投入了中国留学生会馆设立的日语讲习所补习日语,第二年到青山实践女校清国女子师范学习。为了专心学习,她把女儿寄养在友人家中,后来又忍痛割爱,让女仆把孩子送回了国。她望着心爱的小女儿,牵着陌生人的手消失在茫茫的大海,心潮澎湃。毫不留恋地放弃,毅然绝然地追求,开始了她革命与奉献的人生旅途。

秋瑾在日本留学时间仅仅两年。在紧张艰苦的学习的同时,她尽一切可能积极参加中国留学生的各种活动,尽己所能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中国留学生,并开始了爱国反清的革命活动。

一到日本,秋瑾就利用一切机会参加中国留学生的活动。无论是浙江同乡会,还是湖南同乡会的活动,她一次不落,不仅参加,还登台慷慨演讲,滔滔不绝,热情真挚,使听者感动万分,热泪盈眶。时间不长,秋瑾就成了留学界的知名人士。她与许多革命人士,著名人物,如浙江籍的鲁迅、陶成章,湖南籍的宋教仁、王时泽,广东籍的何香凝、冯自由等有过不少交往。秋瑾素有辩才,一到东京就参加了"演说练习会"。她和大家一起认真探讨演讲的技巧与主题,把演说当作宣传革命的武器,宣传革命,提倡反清。

在日本留学期间,秋瑾还积极参加反封建反清的革命活动。1904年中秋节,秋瑾参与创办了《白话报》正式出版。这是一张用通俗的白话文,主要面向国内大众的报纸,其宗旨为,倡导思想解放,主张爱国反清。秋瑾署名"鉴湖女侠秋瑾";,发表了不少文章。

秋瑾认为,爱国反清必须联络群众,广交爱国志士。她一到东京就积极参加了各种社团组织的活动,成为活跃分子。当时有一个留日女学生组织了一个"共爱会",但人数少,活动少。秋瑾明确提出"反抗清廷,收复中原"的口号,将"共爱会"改组为"实行共爱会",这是中国妇女最早成立的一个组织。秋瑾就是此时将秋闺瑾改为秋瑾的。1904年10月下旬,秋瑾与几位志同道合者一起乘车来到横滨参加了以"推翻清朝,恢复中华"为宗旨的"三合会",秋瑾被封为"白扇"(军师)。"三合会"是一个秘密的反清团体,入会时要举行秘密而复杂的仪式,要把头放到一把钢刀上宣誓,还要跳火盆,饮鸡血酒,会员之间说话,走路都有暗号。1905年初,秋瑾完成了日语研习的学业,因为钱将用完,决定回国筹措学费,在向一个亲戚陈义辞行时,正巧碰上反清革命组织光复会的缔造者之一陶成章。秋瑾对陶早有耳闻,陶也听说秋瑾是留学女学生中一位著名的绍兴人。两人相见谈得很投机,秋瑾即提出参加光复会的要求。陶一开始有点不以为然,并说:你一个女人家,舞刀弄枪不合适。秋瑾听了当即拔出腰间的倭刀,乘着酒兴起舞,在座之人大加称赞秋瑾不愧为"鉴湖女侠"。陶成章后来不仅介绍秋瑾参加了"光复会",还向她介绍了光复会在国内的两位首领蔡元培和徐锡麟。后来,秋瑾回到绍兴进行反清革命活动的时候,主要就是依靠的当地的光复会等秘密会党。1905年春,秋瑾回国筹措学费,在上海见到了蔡元培,回到绍兴又找到了徐锡麟。由于有陶成章的介绍,徐锡麟亲自主持了秋瑾加入光复会的仪式。仪式非常隆重而秘密,刺血并宣誓:"光复汉族,还我江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正式成立,之后半个月,秋瑾经冯自由介绍加入了同盟会,并在黄兴的寓所庄严宣誓:"联盟人浙江省会稽县人秋瑾,当天发誓: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渝比,任众处罚!"秋瑾由爱国反清真正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秋瑾是浙江籍留学生加入同盟会的第二个人,被推举为同盟会的评议员,浙江主盟人。

1905年12月25日,秋瑾结束了两年的留学生活回到了苦难的祖国。

血溅轩亭口英名千古

秋瑾是怀着献身国家,誓死如归的决心回国的。

在秋瑾赴日留学期未满之时,日本政府根据清政府的要求,颁布了《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当时,清政府已内外交困,得知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和留日学生宣传革命,非常恐慌,多次要求日本政府驱逐留日中国学生,8000名留日中国学生立即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并组织敢死队与日本政府交涉。秋瑾担任了敢死队队长,坚决主张回国。1905年12月25日,秋瑾登上自横滨开往上海的"长江号"轮船毅然回到上海。她满怀激情,视死如归,决心大干一场。在一首诗中,她写道:"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回国后,秋瑾在给留在日本的友人王时泽的信中也说:"君之志则在于忍辱以成其学,而吾则必不受辱以贻我祖国之羞;……吾回国后亦当尽力筹划,以期光复旧物,与君相见于中原。成败虽未可知,然苟留未死之全生,则吾志不敢一日息地。"她还以为当时没有一个女子为拯救祖国而献身是女界的耻辱,说:"吾自庚子以来,正置吾生命于不顾,即不获成功而死,恋吾所不悔也。"可以清楚地看到,秋瑾已决心献身革命。

1906年初,秋瑾穿一件紫色白条子和服,腰佩短刀,头发盘顶走进家门时,小弟宗章竟认不出她了,母亲望着女儿平安归来喜出望外,流出了激动的眼泪。

回到绍兴以后,在徐锡麟、陶成章介绍下,秋瑾先在明道女校教体育,1906年3月又到吴兴县南浔镇浔溪女校教日文、卫生等课。

秋瑾在浔溪女校任教仅两月,却结识了3位挚友。当秋瑾向学生讲述外面世界的情形,讲男女平权,妇女解放的道理时,大家都兴高采烈地围着秋先生,有一个叫吴珉的学生却独自坐在角落里沉默不语。当秋瑾了解到,吴珉原来是一个童养媳时,二话没说,拿上钱就去为她赎身。后来,吴珉一直跟随着秋瑾;秋瑾牺牲之后,她毅然更名为吴惠秋,带着秋瑾交给她的秘密文件离开绍兴参加了革命。秋瑾还与浔溪女校的教务长徐自华(字寄尘)和她的妹妹徐蕴华,字小淑(秋瑾的学生)结为生死之交。在秋瑾最后的两年里,徐氏姐妹给了她许多温暖与慰藉。有一次,秋瑾得了重病,是徐氏姐妹日夜看护。在《病起谢徐寄尘小淑姊妹》一诗中,秋瑾写道:“朋友天涯胜兄弟,多君姊妹更深情。""徐自华和吴芝瑛等好友,劝药每劳来热盏,加餐常代我调羹。"徐自华和吴芝瑛等好友,在秋瑾牺牲后都冒着生命危险为秋瑾在杭州西湖西冷桥畔修造了坟墓。

秋瑾关心学生,宣传妇女解放,宣传革命思想,受到师生爱戴,却遭地方顽固势力增恨和攻击,因而,她毅然辞职离开了浔溪女校。

秋瑾为了更好地宣传反清爱国的革命思想,唤起民众,特别是妇女的觉醒,她到上海创办了《中国女报》。经过艰难努力,1907年1月14日,《中国女报》第一期问世,但由于经费难措,1907年3月4日,《中国女报》出版了第二期后就被迫停刊了。

为了办《中国女报》,秋瑾曾以极大的热情和毅力,千方百计筹集经费。她曾四处奔走,亲自筹款,并在《中外日报》上登载《征股广告》,计划集股金一万元,但结果只有四、五个人入股。她的好友徐自华捐助了1500元。无奈之中,秋瑾想了一个办法,去湖南湘潭向夫家诱款。当时,秋瑾的丈夫王子芳在北京,其父见秋瑾回来,以为她回心转意了,要与其子破镜重圆,也为了王家的面子,就给了秋瑾一笔不小的款子,但最终还是办刊失败了。

1906年12月的一天晚上,匿居在朋友家中的秋瑾,突然有人来访。来人是未曾见过面的革命党人王金发。他带来了徐锡麟的亲笔信,提出共同筹划武装反清起义。秋瑾非常高兴,立即备酒待客,酒逢知已,长谈彻夜,一致以为武装反清的时机已到。王金发这次来是受徐锡麟之命,请秋瑾主持绍兴大通体操学堂,负责浙江会员的领导工作,徐锡麟去安徽开创革命局面,两省配合待机进取南京。

秋瑾不久返绍兴,以大通体操学堂为依托,奔走于浙江各地联络会员,准备武装起义的各项工作。正当秋瑾积极筹划起义一切即将就绪时,传来徐锡麟在安徽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失败被杀的消息。

1907年7月10日,秋瑾从报纸上得知徐锡麟在安徽安庆的起义失败并被杀害的消息。她手拿报纸,失声痛哭,预感到自己也将为国捐躯。有人劝她暂避他地,并为她联系了上海租界安身的地方,她都拒绝了。她不食不语,写下了一首绝命诗,其有这样的诗句:“痛同胞之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

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在一次同乡会上,有一个年长秋瑾十几岁的同乡胡道南声言,不赞成革命,反对男女平权。秋瑾气愤之极,当面骂他是"死人"。就是这个被秋瑾骂为"死人"的胡道南,从大通学堂学生口中得知,秋就将在7月19日发动起义,他将此消息密告了杭州知府贵福,贵福连夜报告了杭州的浙江巡抚张曾扬。7月11日,张曾扬从杭州派了300余清兵去绍兴抓捕秋瑾。12日,有学生给秋瑾送来消息,请她躲避,秋瑾非常镇静,说:"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如满奴能将我绑赴断头台,革命至少可以提前五年。她组织大家把大通学堂的枪支弹药隐藏起来,然后命令学生各自分散。

7月13日一大早,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突然来到大通学堂门前,看看四周无人才小心地进了院子。原来是化了装的革命党人王金发。他是特意来告诉秋瑾,清兵已过钱塘江,催她赶快离开绍兴。秋瑾只说了一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王金发无奈,给秋瑾留下一支手枪,与秋瑾挥泪而别。

秋瑾视死如归,决心为反清爱国,唤起民众而献身。秋瑾被捕以后,她最后写下的一句话是:"秋雨秋风愁煞人"。在审讯她的时候,她只陈述了自己的主张,对革命的活动一字未说。最后她说“革命的事不必多问,要杀要剐随便吧!”

1907年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六),秋瑾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秋瑾牺牲后,她的挚友徐自华,吴芝瑛等人冒着生命危险,在杭州西湖西冷桥畔、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墓前修建了秋瑾烈士墓。在她的牺牲地绍兴轩亭口矗立着秋瑾纪念碑。她居住过的和畅堂被人民政府辟为"秋瑾故居",国家出版了《秋瑾史迹》、《秋瑾集》等,以示永久的纪念。

古今中外的巾帼英雄简介

穆桂英、樊梨花、梁红玉妇好秦良玉唐赛儿平阳公主

冼夫人迟昭平吕母

1、妇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主要祭司,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2、花木兰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经好莱坞拍成动画片后更是全球闻名。真正的花木兰历史上确有其人,生卒年不详,魏氏女,西汉谯城,,今亳州市谯城区,,东魏村人。又名花弧,后称花木兰。其父名应,乃汉初材官骑士。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冒顿单于之子,名稽粥,,大举入塞,杀掠甚众。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木兰父当往,而年已老迈,弟尚年幼。木兰悯其父老,便替父从征。木兰初为戎卒,以功为小校,后晋升为将军,守燕山南麓之曲逆。驰奔沙场,塞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辄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单于旋退。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后凯还,天子嘉其功,封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木兰墓位于亳州城东魏村北,冢丘高大,苍松环护,翠竹成林,乡人又为立祠,每年四月初八为木兰生日致祭。木兰戍边之地曲逆,即今河北省顺平县,该地人民为感激木兰的恩德,从汉代起就为其立庙建祠,历经各代,香烟不绝。唐朝乾封元年,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这一年唐高宗偕武则天泰山封禅还朝,路经亳州,朝亳州老君庙和木兰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兰为“孝烈将军”。

3、吕母

吕母(?~公元18),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的女领袖。她是琅琊海曲(现属日照东港区)人。子吕育,任县游徼,掌管一方巡察缉捕。王莽新朝天凤元年(公元14年),吕育因没有按县宰吩咐去惩罚那些交纳不起捐税的百姓,以至于被县宰所杀。吕母满怀悲愤,发誓为儿子报仇。她把家产全部拿出来,经过一番周密策划,很快拉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演练兵马,等待时机。天凤四年(公元l7年),吕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自称“将军”,率领起义大军浩浩荡荡杀向海曲城。经过一番激战,活捉县宰,将其处死。从此,吕母声名大振,远近贫苦农民纷纷投奔于她。不久,起义军发展到上万人。吕母起义,点燃了反抗王莽统治的火炬,并很快形成席卷全国的燎原之势。天凤五年(公元l8年),吕母病故,其部卒大部分参加了赤眉军,其余部分分别投奔到青犊和铜马等农民起义军中。

4、迟昭平

西汉农民起义的巾帼英雄。迟昭平,平原县城南人,生卒年月无考。迟昭平也于吕母起义的同年秋,聚众数千人在河阻中,,现平原城西南,,举行起义,抗官税,荡府衙,杀豪绅,掠贵族,扶危济弱,分粮与贫苦百姓,一时声威大震,成为众豪杰中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女领袖。由于斗争形势的发展,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夏,迟昭平部与徐异卿部汇合,战斗在平原、富平、乐陵、无棣、盐山等地,队伍很快发展到10万之众。这支农民起义军,不但攻县郡,杀贪官污吏,抢府衙官库,砸地方牢狱,拯求身隐囹圄的无辜百姓,给王莽统治集团以沉重打击;同时,他们也袭击地方豪强的营堡、乡聚,,乡镇民团,,,无情的打击那些宦官、王孙、公侯,没收他们剥削的粮食和财物,分散给贫苦百姓,深受广大贫民的拥护。起义军的风暴,动摇了王莽统治集团的政治基础,于地皇四年,,公元23年,,彻底崩溃了。由此,迟昭平的名子和业绩,也载入秦汉农民起义史。

5、冼夫人

周恩来总理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约520—601,,是岭南俚族,,百越的一支,,杰出的政治领袖。她出身于首领世家,“幼贤明,多筹略”,善于“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从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卓越不凡的领袖人物。她常规劝亲族为善,以“信义结于本乡”,且为人秉公处事,不徇私情,因而在乡里很有威信,深得当地百姓拥护和爱戴。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进军岭南,遭到陈朝旧臣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抵抗,冼夫人获悉后立即派其孙冯魂前往迎接隋军,并以自己所辖八州归附隋朝,使隋军得以进至广州,最后完成岭南地区的统一。冼夫人也因此受封为谯国夫人。冼夫人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具备称雄割据的条件。但她在全国处于混乱分裂之时,不搞割裂分治,而始终拥护封建朝廷和维护祖国的统一,成为支持南朝梁、陈两代和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为促进当地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冼夫人还为海南岛俚人地区郡县制度的重新设立起过积极作用。由于梁朝采纳了冼夫人的建议,在海南岛俚人地区重新恢复了郡县制度,使中原地区与海南岛的关系日益密切,有利于祖国统一和俚人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冼夫人始终维护中央集权和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行为,深深影响了她的后代。后来她的孙子冯盎坚决不称王割据,并归附唐朝,对唐朝统一岭南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都与她以身作则,教育儿孙以国家为重有直接关系。后人为了纪念她的丰功伟业,高风亮节,在两广的高、雷、化、钦、廉等州建造了很多庙宇,其中茂名、化县、电白等地一县往往就有一二十处。海南岛的崖州建有郡王夫人庙,儋县等地也立了冼夫人庙。

6、平阳公主

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李渊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武将柴绍为妻。这位柴绍在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四,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劳。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平阳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

7、梁红玉

梁红玉(1102—1153),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丈夫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淮安北辰坊人,原籍池州,也就是现在安徽省贵池县。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建炎四年春,金军从杭州饱掠北归。韩世忠的部队已紧急出动,沿运河水陆两岸齐头并进,抢先占领京口一带的金山、焦山,专截金兀术的归路。当天金兀术就给韩世忠下了战书,约定第二天开战。第二天早晨,梁红玉早已结束停当,戴着雉尾八宝嵌金珠金凤冠,穿一领锁子黄金甲,围着盘龙白玉带,端坐在中军的楼船上面指挥战斗,在最激烈的时候,梁红玉亲自擂鼓助威,宋军士气百倍,一天战斗打下来打得金军心胆俱寒,把金兀术的军队困在了黄天荡内。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谋,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8000宋军对10万金军,,包围敌军达四十八天之久,名震华夏。黄天荡一战使金军丧胆,再也不敢随便过长江南侵。后来韩世忠和岳飞、张俊一起三路大军北伐,梁红玉专门训练出一支女兵队伍,屡立奇功。岳飞被害后,韩世忠愤然辞官,与梁红玉归隐杭州西湖。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悒郁而逝。夫妇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

8、唐赛儿

明朝农民起义领袖。明初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起义中心在山东益都一带。唐赛儿(生卒年不详)为山东蒲台人林三之妻,略识文字。永乐年间,明朝为营建北京、修治会通河、北征蒙古,耗资巨大。山东是负担最重的地区之一,加之连年水旱,农民以树皮、草根为食,卖妻鬻子,老幼流移,无以为生。唐赛儿于十八年二月与刘信、宾鸿、董彦升等率数百人起义,占据益都的卸石棚寨,迅速发展至数万人。明青州卫指挥高凤领兵镇压,被打死。明成祖朱棣以安远侯柳升为总兵官,派都指挥佥事刘忠佐之,率京营五千人星夜驰赴山东,围卸石棚寨。唐赛儿遣人诡降,言寨中食尽水缺,谋从汲道撤逃。柳升信以为真,统重兵防守汲道。起义军乘夜突围,杀死刘忠,转战安丘、诸城等地。但终因官军众多,又遭山东都指挥卫青、鳌山卫指挥同知王真的突然偷袭,于三月失败。朱明廷为搜捕唐赛儿,竟逮捕了山东、北京等地的数万名出家妇女,而唐赛儿等人还是安然逃走,不知所终。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她,称卸石棚寨为唐赛寨。

9、秦良玉

提起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人人都会想到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而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秦良玉一位。秦良玉(1574或1584~1648)字贞素,土家族,,也有说是苗族,,,四川忠州(今忠县)人。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巾帼英雄。明思宗见过女将军后,感慨万千,曾写下了四首诗,夸赞她的功迹,并御笔亲誊,赐给了秦良玉:“学就四川作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蜀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上万里行。”“露宿风餐誓不辞,忍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凭将箕帚扫匈奴,一片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皇帝亲题的四首赞美诗,给予了秦良玉极高的评价。

10、冯婉贞

冯婉贞,,清咸丰年间人,,,北京谢庄人,祖籍山东,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860年,,清咸丰十年,,,英法侵略军占领了北京以后,到处杀人放火,抢夺财物。这种暴行很快扩大到郊区。离圆明园5公里光景,有一个小村子,叫谢庄。庄上有个精通武艺的冯三保,他18岁的女儿婉贞,从小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也学得一身好武艺,骑马射箭,舞刀弄枪,样样精通。冯婉贞向父亲提出:敌人有洋枪洋炮,咱们应当利用自己使用大刀长矛的优势,冲到敌人跟前去拼杀,让洋人的枪炮发挥不了作用。冯婉贞率领青年们在距离村子两公里的一片茂密的树林里隐蔽起来。下午四点钟,刚在谢庄吃过亏的侵略军果然抬着大炮来了,这次他们来了约600人。当敌人来到树林旁边的时候,冯婉贞拔出大刀,奋勇当先,率领青年们向侵略军冲去。侵略军遭到这突然的袭击,非常惊慌,队伍立即大乱。他们想放枪,可是距离太近,不能放,只好勉强用枪上的刺刀与青年们进行搏斗。冯婉贞带领大家,挥舞着大刀、长矛勇猛砍杀,侵略者招架不住,就纷纷败退。狡猾的敌人急于想摆脱这短兵相接的困境,以便用洋枪射击。冯婉贞看出了敌人的诡计,率领谢庄的青年步步进逼,迫使侵略军始终不能用洋枪来射击。这一仗,一直打到黄昏,英勇的谢庄青年打死侵略军100多人。剩下的敌人,不得不丢下长枪大炮,仓皇逃跑了。侵略军受到这次打击后,再也不敢来侵扰谢庄了。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中国女性的吃苦耐劳是世界闻名的,但是她们的英雄事迹却很少为世人所知。在国难当头时,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指挥千军万马,驰骋在刀光剑影的疆场,勇气可钦可敬,事迹可歌可泣。正如近代革命志士、巾帼英雄秋瑾诗中所说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1.中国第一位女统帅——妇好

妇好,好姓(古音(zǐ),同子姓),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妇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且为三个法定配偶之一。

2.教育界的先驱——孟母

仉氏,生卒年不可考,孟子的母亲。战国时人,以教子有方著称。孟子三岁丧父,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并成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亚圣,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教子佳话。

3.丑女为国定邦基——钟离春

钟离春,又名钟无艳、钟无盐,齐宣王之妻,中国古代四大丑女兼才女。传为战国时齐国无盐邑之女。貌极丑,四十岁不得出嫁,自请见齐宣王,陈述齐国危难四点,为宣王采纳,立为王后。于是拆渐台、罢女乐、退谄谀,进直言,选兵马,实府库,齐国大安。

4.自刎楚帐,芳华千秋——虞姬

虞姬,是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名虞(yú)(一说姓虞),生卒年、出生地、结局等均无定论,曾在定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项羽为其作《垓下歌》。

相传虞姬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虞美人"之称。后人曾根据《垓下歌》,以及相传是虞姬所作的《和垓下歌》,臆想她的结局是在楚营内自刎,由此流传了一段关于"霸王别姬"的传说。

5.万里和亲第一人——细君公主

乌孙公主刘细君(?―前101年),西汉宗室,汉武帝刘彻侄子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为抗击匈奴,派使者出使乌孙国,乌孙王猎骄靡愿与大汉通婚。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为猎骄靡的右夫人,地位在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并令人为之做一乐器,以解遥途思念之情,此乐器便是"阮",亦称"秦琵琶"。

6.中国人的“自由女神”——卓文君

卓文君(前175—前121),原名文后,西汉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原籍邯郸冶铁家卓氏。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卓文君为四川临卭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卓文君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头吟》,诗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堪称经典佳句。

7.和番为国的美“落雁”——王昭君

王昭君(约前52年-约8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杨贵妃)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

王昭君维护汉匈关系稳定半个世纪,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8.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

班昭博学高才,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东观臧书阁,续写《汉书》。其后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邓太后临朝后,曾参与政事。

9.乱世中崛起的史诗第一人——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详。东汉陈留郡圉县(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孩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

10.留得清白在人间——绿珠

绿珠(?―300年),今广西博白县双凤镇绿罗村人,生双角山下,西晋石崇的宠妾。中国古代美女之一

1、妇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主要祭司,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2、花木兰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经好莱坞拍成动画片后更是全球闻名。真正的花木兰历史上确有其人,生卒年不详,魏氏女,西汉谯城,,今亳州市谯城区,,东魏村人。又名花弧,后称花木兰。其父名应,乃汉初材官骑士。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冒顿单于之子,名稽粥,,大举入塞,杀掠甚众。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木兰父当往,而年已老迈,弟尚年幼。木兰悯其父老,便替父从征。木兰初为戎卒,以功为小校,后晋升为将军,守燕山南麓之曲逆。驰奔沙场,塞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辄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单于旋退。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后凯还,天子嘉其功,封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木兰墓位于亳州城东魏村北,冢丘高大,苍松环护,翠竹成林,乡人又为立祠,每年四月初八为木兰生日致祭。木兰戍边之地曲逆,即今河北省顺平县,该地人民为感激木兰的恩德,从汉代起就为其立庙建祠,历经各代,香烟不绝。唐朝乾封元年,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这一年唐高宗偕武则天泰山封禅还朝,路经亳州,朝亳州老君庙和木兰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兰为“孝烈将军”。

3、吕母

吕母(?~公元18),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的女领袖。她是琅琊海曲(现属日照东港区)人。子吕育,任县游徼,掌管一方巡察缉捕。王莽新朝天凤元年(公元14年),吕育因没有按县宰吩咐去惩罚那些交纳不起捐税的百姓,以至于被县宰所杀。吕母满怀悲愤,发誓为儿子报仇。她把家产全部拿出来,经过一番周密策划,很快拉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演练兵马,等待时机。天凤四年(公元l7年),吕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自称“将军”,率领起义大军浩浩荡荡杀向海曲城。经过一番激战,活捉县宰,将其处死。从此,吕母声名大振,远近贫苦农民纷纷投奔于她。不久,起义军发展到上万人。吕母起义,点燃了反抗王莽统治的火炬,并很快形成席卷全国的燎原之势。天凤五年(公元l8年),吕母病故,其部卒大部分参加了赤眉军,其余部分分别投奔到青犊和铜马等农民起义军中。

4、迟昭平

西汉农民起义的巾帼英雄。迟昭平,平原县城南人,生卒年月无考。迟昭平也于吕母起义的同年秋,聚众数千人在河阻中,,现平原城西南,,举行起义,抗官税,荡府衙,杀豪绅,掠贵族,扶危济弱,分粮与贫苦百姓,一时声威大震,成为众豪杰中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女领袖。由于斗争形势的发展,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夏,迟昭平部与徐异卿部汇合,战斗在平原、富平、乐陵、无棣、盐山等地,队伍很快发展到10万之众。这支农民起义军,不但攻县郡,杀贪官污吏,抢府衙官库,砸地方牢狱,拯求身隐囹圄的无辜百姓,给王莽统治集团以沉重打击;同时,他们也袭击地方豪强的营堡、乡聚,,乡镇民团,,,无情的打击那些宦官、王孙、公侯,没收他们剥削的粮食和财物,分散给贫苦百姓,深受广大贫民的拥护。起义军的风暴,动摇了王莽统治集团的政治基础,于地皇四年,,公元23年,,彻底崩溃了。由此,迟昭平的名子和业绩,也载入秦汉农民起义史。

5、冼夫人

周恩来总理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约520—601,,是岭南俚族,,百越的一支,,杰出的政治领袖。她出身于首领世家,“幼贤明,多筹略”,善于“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从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卓越不凡的领袖人物。她常规劝亲族为善,以“信义结于本乡”,且为人秉公处事,不徇私情,因而在乡里很有威信,深得当地百姓拥护和爱戴。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进军岭南,遭到陈朝旧臣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抵抗,冼夫人获悉后立即派其孙冯魂前往迎接隋军,并以自己所辖八州归附隋朝,使隋军得以进至广州,最后完成岭南地区的统一。冼夫人也因此受封为谯国夫人。冼夫人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具备称雄割据的条件。但她在全国处于混乱分裂之时,不搞割裂分治,而始终拥护封建朝廷和维护祖国的统一,成为支持南朝梁、陈两代和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为促进当地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冼夫人还为海南岛俚人地区郡县制度的重新设立起过积极作用。由于梁朝采纳了冼夫人的建议,在海南岛俚人地区重新恢复了郡县制度,使中原地区与海南岛的关系日益密切,有利于祖国统一和俚人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冼夫人始终维护中央集权和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行为,深深影响了她的后代。后来她的孙子冯盎坚决不称王割据,并归附唐朝,对唐朝统一岭南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都与她以身作则,教育儿孙以国家为重有直接关系。后人为了纪念她的丰功伟业,高风亮节,在两广的高、雷、化、钦、廉等州建造了很多庙宇,其中茂名、化县、电白等地一县往往就有一二十处。海南岛的崖州建有郡王夫人庙,儋县等地也立了冼夫人庙。

6、平阳公主

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李渊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武将柴绍为妻。这位柴绍在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四,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劳。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平阳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

7、梁红玉

梁红玉(1102—1153),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丈夫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淮安北辰坊人,原籍池州,也就是现在安徽省贵池县。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建炎四年春,金军从杭州饱掠北归。韩世忠的部队已紧急出动,沿运河水陆两岸齐头并进,抢先占领京口一带的金山、焦山,专截金兀术的归路。当天金兀术就给韩世忠下了战书,约定第二天开战。第二天早晨,梁红玉早已结束停当,戴着雉尾八宝嵌金珠金凤冠,穿一领锁子黄金甲,围着盘龙白玉带,端坐在中军的楼船上面指挥战斗,在最激烈的时候,梁红玉亲自擂鼓助威,宋军士气百倍,一天战斗打下来打得金军心胆俱寒,把金兀术的军队困在了黄天荡内。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谋,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8000宋军对10万金军,,包围敌军达四十八天之久,名震华夏。黄天荡一战使金军丧胆,再也不敢随便过长江南侵。后来韩世忠和岳飞、张俊一起三路大军北伐,梁红玉专门训练出一支女兵队伍,屡立奇功。岳飞被害后,韩世忠愤然辞官,与梁红玉归隐杭州西湖。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悒郁而逝。夫妇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

8、唐赛儿

明朝农民起义领袖。明初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起义中心在山东益都一带。唐赛儿(生卒年不详)为山东蒲台人林三之妻,略识文字。永乐年间,明朝为营建北京、修治会通河、北征蒙古,耗资巨大。山东是负担最重的地区之一,加之连年水旱,农民以树皮、草根为食,卖妻鬻子,老幼流移,无以为生。唐赛儿于十八年二月与刘信、宾鸿、董彦升等率数百人起义,占据益都的卸石棚寨,迅速发展至数万人。明青州卫指挥高凤领兵镇压,被打死。明成祖朱棣以安远侯柳升为总兵官,派都指挥佥事刘忠佐之,率京营五千人星夜驰赴山东,围卸石棚寨。唐赛儿遣人诡降,言寨中食尽水缺,谋从汲道撤逃。柳升信以为真,统重兵防守汲道。起义军乘夜突围,杀死刘忠,转战安丘、诸城等地。但终因官军众多,又遭山东都指挥卫青、鳌山卫指挥同知王真的突然偷袭,于三月失败。朱明廷为搜捕唐赛儿,竟逮捕了山东、北京等地的数万名出家妇女,而唐赛儿等人还是安然逃走,不知所终。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她,称卸石棚寨为唐赛寨。

9、秦良玉

提起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人人都会想到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而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秦良玉一位。秦良玉(1574或1584~1648)字贞素,土家族,,也有说是苗族,,,四川忠州(今忠县)人。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巾帼英雄。明思宗见过女将军后,感慨万千,曾写下了四首诗,夸赞她的功迹,并御笔亲誊,赐给了秦良玉:“学就四川作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蜀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上万里行。”“露宿风餐誓不辞,忍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凭将箕帚扫匈奴,一片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皇帝亲题的四首赞美诗,给予了秦良玉极高的评价。

10、冯婉贞

冯婉贞,,清咸丰年间人,,,北京谢庄人,祖籍山东,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860年,,清咸丰十年,,,英法侵略军占领了北京以后,到处杀人放火,抢夺财物。这种暴行很快扩大到郊区。离圆明园5公里光景,有一个小村子,叫谢庄。庄上有个精通武艺的冯三保,他18岁的女儿婉贞,从小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也学得一身好武艺,骑马射箭,舞刀弄枪,样样精通。冯婉贞向父亲提出:敌人有洋枪洋炮,咱们应当利用自己使用大刀长矛的优势,冲到敌人跟前去拼杀,让洋人的枪炮发挥不了作用。冯婉贞率领青年们在距离村子两公里的一片茂密的树林里隐蔽起来。下午四点钟,刚在谢庄吃过亏的侵略军果然抬着大炮来了,这次他们来了约600人。当敌人来到树林旁边的时候,冯婉贞拔出大刀,奋勇当先,率领青年们向侵略军冲去。侵略军遭到这突然的袭击,非常惊慌,队伍立即大乱。他们想放枪,可是距离太近,不能放,只好勉强用枪上的刺刀与青年们进行搏斗。冯婉贞带领大家,挥舞着大刀、长矛勇猛砍杀,侵略者招架不住,就纷纷败退。狡猾的敌人急于想摆脱这短兵相接的困境,以便用洋枪射击。冯婉贞看出了敌人的诡计,率领谢庄的青年步步进逼,迫使侵略军始终不能用洋枪来射击。这一仗,一直打到黄昏,英勇的谢庄青年打死侵略军100多人。剩下的敌人,不得不丢下长枪大炮,仓皇逃跑了。侵略军受到这次打击后,再也不敢来侵扰谢庄了。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中国女性的吃苦耐劳是世界闻名的,但是她们的英雄事迹却很少为世人所知。在国难当头时,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指挥千军万马,驰骋在刀光剑影的疆场,勇气可钦可敬,事迹可歌可泣。正如近代革命志士、巾帼英雄秋瑾诗中所说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中国

中国古代的三大女主

1,汉高后吕雉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统治者,没有戴帽子的皇帝,这种有实无名的执政行为叫“称制”

2,武则天功绩:创立了对内监控即间谍制度,这是后世帝王非常亲徕的政策,经过明太祖朱隶和清世宗就是雍正皇帝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中国的对内监控制度炉火纯青。现在政府也用,你懂的。

3,慈禧执政风格:举重若轻善于平衡、

1,以最低的伤亡代价、轻而易举地除掉了一个庞大的政敌集团,即顾命八大臣。

2,平衡朝中新旧势力,实际上她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只是作为一位君主,必须以“稳定压倒一切”出发,要使两种势力相安无事。

3,维持了一个风雨飘摇的王朝,重用左宗棠等栋梁之才,晚清割地赔款,但至少没有失去新疆,新疆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如果那是丢了新疆,现在中共的战略布局就会出问题,俄罗斯就是一个威胁。重用李鸿章等缓和的政治家,虽丧权辱国,但保存了国家,那个时候不能硬碰硬。

外国

叶卡捷琳娜大帝(18世纪)

在位期间武力扩张,奠定了俄罗斯现在的版图。

伊莎贝拉一世(15世纪)

西班牙的伊莎贝拉,统一西班牙,支持哥伦布航海,使西班牙成为第一个采取开发殖民地方式扩充国库的西方国家。

伊丽莎白一世(16世纪)

英格兰的伊丽莎白一世,实现了英国的崛起,使英国从贫困国家成为欧洲霸主,缔造了英国持续三百年的繁荣。

”巾帼英雄”

只要是为百姓,为国家谋利,都可算得上是英雄。  例如,王昭君,昭君出塞。以下是中国十大巾帼英雄:  中国古代十位巾帼英雄  中国古代的冷兵器战争多为近身搏斗,对力量的要求决定了主要是男人的舞台。但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驰骋疆场、战功赫赫的巾帼英雄,笔者特地精选其中的十位,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她们的英雄事迹。  1、妇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2、花木兰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经好莱坞拍成动画片后更是全球闻名。真正的花木兰历史上确有其人,生卒年不详,魏氏女,西汉谯城(今亳州市谯城区)东魏村人。又名花弧,后称花木兰。其父名应,乃汉初材官骑士。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冒顿单于之子,名稽粥)大举入塞,杀掠甚众。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木兰父当往,而年已老迈,弟尚年幼。木兰悯其父老,便替父从征。木兰初为戎卒,以功为小校,后晋升为将军,守燕山南麓之曲逆。驰奔沙场,塞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辄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单于旋退。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后凯还,天子嘉其功,封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木兰墓位于亳州城东魏村北,冢丘高大,苍松环护,翠竹成林,乡人又为立祠,每年四月初八为木兰生日致祭。木兰戍边之地曲逆,即今河北省顺平县,该地人民为感激木兰的恩德,从汉代起就为其立庙建祠,历经各代,香烟不绝。唐朝乾封元年,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这一年唐高宗偕武则天泰山封禅还朝,路经亳州,朝亳州老君庙和木兰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兰为“孝烈将军”。  3、吕母  吕母(?~公元18),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的女领袖。她是琅琊海曲(现属日照东港区)人。子吕育,任县游徼,掌管一方巡察缉捕。王莽新朝天凤元年(公元14年),吕育因没有按县宰吩咐去惩罚那些交纳不起捐税的百姓,以至于被县宰所杀。吕母满怀悲愤,发誓为儿子报仇。她把家产全部拿出来,经过一番周密策划,很快拉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演练兵马,等待时机。天凤四年(公元l7年),吕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自称“将军”,率领起义大军浩浩荡荡杀向海曲城。经过一番激战,活捉县宰,将其处死。从此,吕母声名大振,远近贫苦农民纷纷投奔于她。不久,起义军发展到上万人。吕母起义,点燃了反抗王莽统治的火炬,并很快形成席卷全国的燎原之势。天凤五年(公元l8年),吕母病故,其部卒大部分参加了赤眉军,其余部分分别投奔到青犊和铜马等农民起义军中。  4、迟昭平  西汉农民起义的巾帼英雄。迟昭平,平原县城南人,生卒年月无考。迟昭平也于吕母起义的同年秋,聚众数千人在河阻中(现平原城西南)举行起义,抗官税,荡府衙,杀豪绅,掠贵族,扶危济弱,分粮与贫苦百姓,一时声威大震,成为众豪杰中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女领袖。由于斗争形势的发展,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夏,迟昭平部与徐异卿部汇合,战斗在平原、富平、乐陵、无棣、盐山等地,队伍很快发展到10万之众。这支农民起义军,不但攻县郡,杀贪官污吏,抢府衙官库,砸地方牢狱,拯求身隐囹圄的无辜百姓,给王莽统治集团以沉重打击;同时,他们也袭击地方豪强的营堡、乡聚(乡镇民团),无情的打击那些宦官、王孙、公侯,没收他们剥削的粮食和财物,分散给贫苦百姓,深受广大贫民的拥护。起义军的低俗作品请删除,动摇了王莽统治集团的政治基础,于地皇四年(公元23年)彻底崩溃了。由此,迟昭平的名子和业绩,也载入秦汉农民起义史。  5、冼夫人  周恩来总理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约520—601)是岭南俚族(百越的一支)杰出的政治领袖。她出身于首领世家,“幼贤明,多筹略”,善于“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从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卓越不凡的领袖人物。她常规劝亲族为善,以“信义结于本乡”,且为人秉公处事,不徇私情,因而在乡里很有威信,深得当地百姓拥护和爱戴。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进军岭南,遭到陈朝旧臣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抵抗,冼夫人获悉后立即派其孙冯魂前往迎接隋军,并以自己所辖八州归附隋朝,使隋军得以进至广州,最后完成岭南地区的统一。冼夫人也因此受封为谯国夫人。冼夫人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具备称雄割据的条件。但她在全国处于混乱分裂之时,不搞割裂分治,而始终拥护封建朝廷和维护祖国的统一,成为支持南朝梁、陈两代和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为促进当地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冼夫人还为海南岛俚人地区郡县制度的重新设立起过积极作用。由于梁朝采纳了冼夫人的建议,在海南岛俚人地区重新恢复了郡县制度,使中原地区与海南岛的关系日益密切,有利于祖国统一和俚人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冼夫人始终维护中央集权和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行为,深深影响了她的后代。后来她的孙子冯盎坚决不称王割据,并归附唐朝,对唐朝统一岭南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都与她以身作则,教育儿孙以国家为重有直接关系。后人为了纪念她的丰功伟业,高风亮节,在两广的高、雷、化、钦、廉等州建造了很多庙宇,其中茂名、化县、电白等地一县往往就有一二十处。海南岛的崖州建有郡王夫人庙,儋县等地也立了冼夫人庙。  6、平阳公主  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李渊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武将柴绍为妻。这位柴绍在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四,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劳。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她还是主将。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平阳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  7、梁红玉  梁红玉(1102—1153),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丈夫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淮安北辰坊人,原籍池州,也就是现在安徽省贵池县。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建炎四年春,金军从杭州饱掠北归。韩世忠的部队已紧急出动,沿运河水陆两岸齐头并进,抢先占领京口一带的金山、焦山,专截金兀术的归路。当天金兀术就给韩世忠下了战书,约定第二天开战。第二天早晨,梁红玉早已结束停当,戴着雉尾八宝嵌金珠金凤冠,穿一领锁子黄金甲,围着盘龙白玉带,端坐在中军的楼船上面指挥战斗,在最激烈的时候,梁红玉亲自擂鼓助威,宋军士气百倍,一天战斗打下来打得金军心胆俱寒,把金兀术的军队困在了黄天荡内。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谋,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8000宋军对10万金军)包围敌军达四十八天之久,名震华夏。黄天荡一战使金军丧胆,再也不敢随便过长江南侵。后来韩世忠和岳飞、张俊一起三路大军北伐,梁红玉专门训练出一支女兵队伍,屡立奇功。岳飞被害后,韩世忠愤然辞官,与梁红玉归隐杭州西湖。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悒郁而逝。夫妇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  8、唐赛儿  明朝农民起义领袖。明初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起义中心在山东益都一带。唐赛儿(生卒年不详)为山东蒲台人林三之妻﹐略识文字。永乐年间﹐明朝为营建北京﹑修治会通河﹑北征蒙古﹐耗资巨大。山东是负担最重的地区之一﹐加之连年水旱﹐农民以树皮﹑草根为食﹐卖妻鬻子﹐老幼流移﹐无以为生。唐赛儿于十八年二月与刘信﹑宾鸿﹑董彦升等率数百人起义﹐占据益都的卸石棚寨﹐迅速发展至数万人。明青州卫指挥高凤领兵镇压﹐被打死。明成祖朱棣以安远侯柳升为总兵官﹐派都指挥佥事刘忠佐之﹐率京营五千人星夜驰赴山东﹐围卸石棚寨。唐赛儿遣人诡降﹐言寨中食尽水缺﹐谋从汲道撤逃。柳升信以为真﹐统重兵防守汲道。起义军乘夜突围﹐杀死刘忠﹐转战安丘﹑诸城等地。但终因官军众多﹐又遭山东都指挥卫青﹑鳌山卫指挥同知王真的突然偷袭﹐于三月失败。朱明廷为搜捕唐赛儿﹐竟逮捕了山东﹑北京等地的数万名出家妇女﹐而唐赛儿等人还是安然逃走﹐不知所终。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她﹐称卸石棚寨为唐赛寨。  9、秦良玉  提起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人人都会想到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而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秦良玉一位。秦良玉(1574或1584~1648)字贞素,土家族(也有说是苗族),四川忠州(今忠县)人。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式登录的巾帼英雄。明思宗见过女将军后,感慨万千,曾写下了四首诗,夸赞她的功迹,并御笔亲誊,赐给了秦良玉:“学就四川作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蜀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上万里行。”“露宿风餐誓不辞,忍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凭将箕帚扫匈奴,一片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皇帝亲题的四首赞美诗,给予了秦良玉极高的评价。  10、冯婉贞  冯婉贞(清咸丰年间人),北京谢庄人,祖籍山东,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860年(清咸丰十年),英法侵略军占领了北京以后,到处杀人放火,抢夺财物。这种暴行很快扩大到郊区。离圆明园5公里光景,有一个小村子,叫谢庄。庄上有个精通武艺的冯三保,他18岁的女儿婉贞,从小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也学得一身好武艺,骑马射箭,舞刀弄枪,样样精通。冯婉贞向父亲提出:敌人有洋枪洋炮,咱们应当利用自己使用大刀长矛的优势,冲到敌人跟前去拼杀,让洋人的枪炮发挥不了作用。冯婉贞率领青年们在距离村子两公里的一片茂密的树林里隐蔽起来。下午四点钟,刚在谢庄吃过亏的侵略军果然抬着大炮来了,这次他们来了约600人。当敌人来到树林旁边的时候,冯婉贞拔出大刀,奋勇当先,率领青年们向侵略军冲去。侵略军遭到这突然的袭击,非常惊慌,队伍立即大乱。他们想放枪,可是距离太近,不能放,只好勉强用枪上的刺刀与青年们进行搏斗。冯婉贞带领大家,挥舞着大刀、长矛勇猛砍杀,侵略者招架不住,就纷纷败退。狡猾的敌人急于想摆脱这短兵相接的困境,以便用洋枪射击。冯婉贞看出了敌人的诡计,率领谢庄的青年步步进逼,迫使侵略军始终不能用洋枪来射击。这一仗,一直打到黄昏,英勇的谢庄青年打死侵略军100多人。剩下的敌人,不得不丢下长枪大炮,仓皇逃跑了。侵略军受到这次打击后,再也不敢来侵扰谢庄了。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中国女性的吃苦耐劳是世界闻名的,但是她们的英雄事迹却很少为世人所知。在国难当头时,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指挥千军万马,驰骋在刀光剑影的疆场,勇气可钦可敬,事迹可歌可泣。正如近代革命志士、巾帼英雄秋瑾诗中所说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把百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度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知饰。巾帼的种类及颜色有多种,如用细长的马道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版"。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权",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阿哇教育-瑞文网-经典美文-优美散文-励志正能量实用好文 » 形容成语巾帼英雄的意思及解释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