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黄发鲐背的意思及解释

形容成语黄发鲐背的意思及解释,第1张

形容成语黄发鲐背的意思及解释

70岁叫古稀,80岁,90岁叫什么?

70岁叫古稀,80岁叫仗朝,90岁叫鲐背,知其中80与90又可统称为耄耋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仗朝又作杖朝: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后用作八十岁的代称。

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道。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也可称“冻梨”。

扩展资料:

老人称谓

杖家之年:五十;

杖乡之年:六十;

杖国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是指长寿老人。: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

久寿内: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容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十岁

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百7岁称髫年。

男孩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度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专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

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属为黄发等等

为什么要用 黄发 来形容老人。。有什么典故。

用黄发形容老人是因为老年人头发的共同特征是由白转黄,这其中没有历史典故。

首先用黄发形容老人的历史记录是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原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白话文释义: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扩展资料:

其他年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摽(音: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7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耋之年(其中耄年80到90岁,耋年70到80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来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没有源什么典故吧,只有这个成语——黄发台背,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知。黄发,指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台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鲐鱼背。台,通“道鲐”。

黄发形容老人的典故,按时间顺序。

黄发台背

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黄发,指老年人头发由copy白转黄。

出处:周代·无名氏《诗经·鲁颂·閟宫》

《鲁颂》是《诗经·鲁颂》第四篇。是一首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这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诗,共一百二十句。全诗九章。此诗以鲁僖公作閟宫为索材,广泛歌颂僖公的文治武功,表达诗人希望鲁国恢复其在周初时尊长地位的强烈愿望。《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黄发垂髫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百垂。指老人与儿童。

出处: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度选自《陶渊明集》。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黄发的词语解释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后常用指老人。

语出《诗经》,百如《诗·度鲁颂·宫》“黄发鲐背”。

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

陶渊明版《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权

明钱谦益《尚宝司少卿袁可立授奉直大夫》:“白首完节,尔尚念皇祖养士之仁;黄发在廷,余敢忘古人求旧之义。”

鲐背之年该怎样解释?

其相邻的两个年龄段是(1)耄耋之年「八、九十岁」;(2)期颐之年「百岁」。鲐背: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有趣的“九十”称谓

鲐背是什么意思

鲐背之年  (1)、鲐背之年,古人九十岁的别称,泛指长寿老人。其相邻的两个年龄段是(1)耄耋之年「八、九十岁」;(2)期颐之年「百岁」。鲐背: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2)、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

(3)、鲐背之年的排列序位:幼学之年.10岁、舞勺之年.13岁、志学之年.15岁、(单髻.及髻.抓髻.)而立.壮室之年.30岁、强仕之年.春秋鼎盛.40岁、艾老.服官政.50、岁杖乡之年.耆年.60岁、杖国之年.致仕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齯齿.鲐背.冻梨.黄发.90岁。

(4)、中国传统医学文献裏,关于「天年」(人类自然的年寿)的记载------如黄帝《素问.上古天真论》道:「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灵枢经.天年》三度提到人的天年为「百岁」,还说「人之寿百岁而死」;又如《尚书.洪范篇》以百二十岁为寿-----推算人的自然年龄在一百至一百二十岁间,此与现代科学的测算大致相符,说明人类的自然寿命,是可以活到鲐背之年的。

(5)、李雯《蓼斋后集》中的诗《东门行寄陈氏》云:“出东门,草萋萋。行入门,泪交颐。在山玉与石,在水鹤与鹈。与君为兄弟,各各相分携。南风何■■,君在高山头;北风何烈烈,余沉海水底。高山流云自卷舒,海水扬泥不可履。乔松亦有枝,落叶亦有秦。结交金石固,不知浮与沉。君奉鲐背老母,余悲父骨三年尘。君顾黄口小儿,余羞三尺章子今成人。闻君誓天,余愧无颜,愿复善保南山南;闻君恸哭,余声不读,愿复善保北山北。悲哉复悲哉,不附青云生。死当同蒿莱。知君未忍相决绝,呼天叩地明所怀。(李雯(公元1608年——1647年),字舒章,江南青浦(今上海)人。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举人。)”。

"鲐背之年"是多少岁呢?

鲐背之年是古人九十岁的别称,鲐背泛指长寿老人。

鲐,原指鲐鱼。由于老年人背部的褶皱如同鲐鱼的斑纹,因而引申为”高寿老人“之意。值得注意的是,鲐背并非指”鲐鱼的背部“,而是zhidao指”背部像鲐鱼(的老人)“,进而泛指老人。

九十岁有诸多称谓,除了鲐背,亦有黄耇(gǒu)、胡耇、冻梨、齯(ní)等称谓。

扩展资料:

其他关于年纪的称谓

一、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回。

二、而立之年:三十岁。

三、不惑之年:四十岁。?孔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答而知天命,六上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四、知命之年:五十岁。五十又称艾。

五、耳顺之年:六十岁,又名花甲之年,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天干有土,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六、从心之年:七十岁,又名古稀之年。

七、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均指八九十岁的老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鲐背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耄耋之年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来——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源,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百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度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鲐背之年指  古人九十岁的别称,泛指长寿老人。其相邻的两个年龄段是(1)耄耋之年「八、九十岁」;(2)期颐之年「百岁」。鲐背: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有趣的“九十”称谓

鲐背之年的排列序位:

幼学之年.10岁、舞勺之年.13岁、志学之年.15岁、(单髻.及髻.抓髻.)而立.壮室之年.30岁、强仕之年.春秋鼎盛.40岁、艾老.服官政.50、岁杖乡之年.耆年.60岁、杖国之年.致仕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齯齿.鲐背.冻梨.黄发.90岁。

文献

中国传统医学文献裏,关于「天年」(人类自然的年寿)的记载------如黄帝《素问.上古天真论》道:「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灵枢经.天年》三度提到人的天年为「百岁」,还说「人之寿百岁而死」;又如《尚书.洪范篇》以百二十岁为寿-----推算人的自然年龄在一百至一百二十岁间,此与现代科学的测算大致相符,说明人类的自然寿命,是可以活到鲐背之年的。

李雯《蓼斋后集》中的诗《东门行寄陈氏》云:“出东门,草萋萋。行入门,泪交颐。在山玉与石,在水鹤与鹈。与君为兄弟,各各相分携。南风何,君在高山头;北风何烈烈,余沉海水底。高山流云自卷舒,海水扬泥不可履。乔松亦有枝,落叶亦有秦。结交金石固,不知浮与沉。君奉鲐背老母,余悲父骨三年尘。君顾黄口小儿,余羞三尺章子今成人。闻君誓天,余愧无颜,愿复善保南山南;闻君恸哭,余声不读,愿复善保北山北。悲哉复悲哉,不附青云生。死当同蒿莱。知君未忍相决绝,呼天叩地明所怀。(李雯(公元1608年——1647年),字舒章,江南青浦(今上海)人。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举人。)”。


阿哇教育-瑞文网-经典美文-优美散文-励志正能量实用好文 » 形容成语黄发鲐背的意思及解释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